4月3日三数半日研修——教材第六单元研讨

作者:朱丽花 时间:2023-04-03 点击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2023.4.3

退教之家

6

6

周颖颉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研讨内容:教材第六单元(58-75)

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编排。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关于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对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课时内容分析

例1、 2是面积的意义

先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再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按照“物体(图形)有面——每个面都有其大小——面的大小是面积”这样的线索,引导学生逐渐体会面积的含义,分三个层次展开面积意义的教学。

第一层次以黑板面和课本封面为研究对象,安排四项学习活动。

第二层次以课桌面、椅子面和教室里其他物体的表面为研究对象,安排了三项学习活动。

第三层次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研究对象,安排两项学习活动。

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学生通常会直接比较(观察或者重叠),不容易想到用小方格测量的方法。所以,教材在学生无法直接比较的时候,把两个长方形都放到方格纸上,问学生“能通过数方格比较大小吗”,引导他们改变原来的方法。

3是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

要求说出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引发测量课桌面面积的动机。如何测量?在例2的基础上,学生会自主选择测量工具。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的原始方法是选择一种面积单位,把它的图形在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里摆一摆,看一共摆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得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开展这样的测量活动,能够进一步体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也为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积累操作经验。

例4、5、例6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过去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把重点放在应用公式求面积上。现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把较多精力放在探索算法、形成公式上。因为接受公式和按公式计算并不很难,而探索这些计算面积的公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公式的学习活动中,还能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研究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7是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数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

 

解决策略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请谈谈如何基于大单元教学发展学生的量感?

周彩娥老师: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对真实情地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差,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周颖颉老师:创设“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产生用单位度量的需求

朱丽花老师提供充足数量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等学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拼摆、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正方形作面积单位适宜。

张玲燕老师:基于大单元整体联系的视角下,通过多角度认识衔接、多维度感悟体验、多维度思辨拓展,助力学生量感扎根、生长、结果。

张子涵老师:于知识方法迁移中,突破度量单位的界限。正方形有大有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拼出来的结果不同,为了进一步统一,需要确定正方形的大小,首先让学生从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中选择可能和面积单位有关的计量单位,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有关,由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创造出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实现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追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进阶。

周星宇老师:量感的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活动的外化感知,还需要思维的内化提升。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所学习的计量单位及时梳理,通过多维度的思辨,建立计量单位的清晰概念,完善计量单位的知识网络,让学生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成体系。

补充及建议

 

1.通过测量,加强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面积单位的认识,通过测量能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一些规律,意义建构面积计算公式。

2.面积意义、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都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3.估计: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