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研说“小数的意义” 从测量深入的实践——记太仓市弇山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研讨活动

作者:周颖颉 时间:2024-10-15 点击数:

沉浸式研说“小数的意义”  从测量深入的实践

——记太仓市弇山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研讨活动

深入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小数的意义的再思考,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2024年10月15日下午,太仓市弇山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来自太仓市弇山小学的徐梦娴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再由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的王文英校长进行评课。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徐梦娴老师从测量课桌的长度来推进教学,通过建立起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三位小数与千分之几的关系,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研讨的教学中深入了解小数的意义。从新的角度由测量推进小数意义的教学是一种新的实践常识。学生在过程中活动丰富,设计有序。

2024年10月15日下午,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的王文英校长给弇山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开展了关于《小数的意义》的评课
王文英校长指出,本节课小数的意义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在测量中感受到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即十进分数在教学过程中小数的背景比较充分,但存在一些问题:1.内容过多;2.教学整体性不够;3.平均分成十份的体验不足。针对以上问题,王文英校长提出针对问题一,在量黑板中,直接提问:黑板长度用什么测量?以此强调产生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求,这是学生的旧知,重点在于学生要感知到不足1米再细分。针对问题二,学生在量桌面的过程中,这样的分数可以用怎样的小数来表示?让学生主动推理,进行细分。针对问题三,应由具体走向抽象,最终走向一般,以体现整体性。在量本子厚度中,可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到正方形或正方体,最终回归一般过渡到小数。最终勾连下一课对数量是这样,计数也同样是这样,以达到教学环节的整体性。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不仅给老师们对于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参考也为如何更好的将测量为抓手教学小数的意义搭建了教学框架,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