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备课组活动(二)

作者: 时间:2024-09-17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___三数__备课组                           备课组长:__杨诚__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2024.9.16

教学研讨室2

5

5

杨诚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研讨内容:教材第一单元(1-12)

学情分析:(1) 重视口算,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算法。(2) 加强估算,让学生体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及其应用.(3) 算理与算法并重,让学生有意义地掌握笔算方法。

课时内容分析:例1用图画凸现实际问题里的数学问题“求3个20是多少”,列出算式20×3,安排学生摆小棒、想算法。有人会通过3个20的连加计算;有人会想“3个2捆是6捆,就是60根”;也有人会从2×3=6说出20×3=60。虽然大多数学生看着算式20×3或看着摆的小棒会很快说出得数60,但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未必清楚。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把20×3理解成“2个十乘3,得6个十,是60”。逐渐明白:几十乘一位数可以看成“几个十乘一位数,得到若干个十,写成几十或几百几十”,这就是几十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口算几十乘一位数的经验可以迁移到几百乘一位数的上面,教材让学生尝试计算200×3和8×200,把几百乘一位数看成几个百乘一位数,得到若干个百,写成几百或几千几百。 “想想做做”第1题把表内乘法和相应的几十乘一位数、几百乘一位数组成题组,如4×2、40×2和400×2为一组,5×8、5×80和5×800为一组。充分利用这些题组,应该让学生看出同组三题的计算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而三道题依次是几个一乘几、几个十乘几、几个百乘几,分别得到若干个一、若干个十、若干个百。学生体验了同一组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他们口算几十乘一位数、几百乘一位数,就可以利用乘法口诀,直接写出得数了。例2给出西瓜每箱48元,哈密瓜每箱62元这两个条件,问题不是买4箱西瓜要多少钱,而是“带200元钱买4箱西瓜够不够”。这个问题情境一方面不要求算出48×4的精确得数,只要回答48×4的积比200大还是小;另一方面学生还不会笔算48×4,只会口算50×4。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入估算是比较自然的。正如前面曾经说过的,估算应接着掌握的口算教学,估算要避免笔算的干扰。例2没有告诉学生怎样估算,而是让他们直接解决“带200元钱够不够”的问题,并交流想法。学生一般会这样想:如果每箱50元,买4箱正好要200元;事实上每箱48元,不满50元,买4箱的钱一定不会超过200元,所以带200元买4箱西瓜够了。这是联系生活经验的思考,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学要充分利用上述资源,并加强其数学化程度。一是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的方法:把48看作50(因为48接近50),50×4等于200,48×4小于200。二是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的思想:把不能直接说出得数的计算,看成已经掌握口算,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三是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比较方便地回答问题。

 

解决策略

薛老师:

1.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这些为学习笔算方法和理解算理打下基础、提供支持。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大多数能够用拆分两位数的方法计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少数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或者看到过乘法竖式计算。但是学生对于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是不够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拆分的方法。

2.学生初步掌握竖式计算过程之后,让他自学简化的过程,并看着简化后的竖式再次回顾乘的顺序和积的定位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和方法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补充及建议

叶老师:教学时,学生一般不会主动算出笔算竖式,但竖式是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通用方法,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所以,教学时重点帮助学生乘法竖式计算的程序和原理,特别是虚线框中的30,注意强调,是3个十,从而顺利过渡到简化。这个过程不能省,如果省去,容易造成后面多位数乘多位数竖式的错误。

夏老师: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教师要加强对竖式计算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初步形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