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内容:教材第二单元(20-26) 学情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其中前四个单位已经在二年级教学。教学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和吨,其中前两个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教学。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 课时内容分析: 例1教学千米,先出示三幅画面,显示千米在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这些画面告诉学生“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这些画面和这句话语,能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计量很长的路程或很长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例题接着讲1千米有多长,着力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2教学吨,创设需要用“吨”为计量单位的现实情境,以三幅照片为背景引出“吨”。让学生在首次接受“吨”的时候,就知道它是较大的质量单位,是人们计量物重所创造的单位。 练习三里编排了一些计算路程或物重的实际问题。有些是一步计算的问题,有些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不会有大的困难。教学要注意的是,个别问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这些培养数学活动能力的题目,切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