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备课组活动3.3

作者:彭恽 时间:2025-03-03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_____五年级数学_备课组                          备课组长:__彭恽___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3.3

接待室

6

6


彭恽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1. 研讨本学期跨学科主题设计

2. 安排《因数与位数》单元整体备课

衔接教材:虽然课标中对于本单元几个具体概念的要求都是“了解”,对于一些技能的掌握也限定了范围,但是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初等数论中最基础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些知识,能进一步体会数的特征,感受数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同时在,在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探究数学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单元整体备课思考:

(一)突出分类标准,加深对数的认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尝试对自然数进行分类。这既是认识自然数的需要,也有助于学生分类思想的感悟。学生要学习自然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奇数与偶数的分类,一种是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运用几何直观,发现理解概念

本单元涉及的数学概念不仅多,而且相对比较抽象。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甚至厌倦的情绪,教材十分重视组织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着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感受不同数学内容的内在关联,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尽可能直观化、趣味化。

(三)尝试列举、归纳,促进概念生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现象、比较分析、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抽象表达的过程,启发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思考,从而促进概念的生成。

(四)抽象数学问题,体会应用价值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展开数学思考,深入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系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解决策略

1.跨学科主题确定

折线统计图为主,收集影子的变化,跨科学学科知识

蒜叶的生长变化,以折线统计图为主,跨劳动以及科学学科知识

2.同步练习意见收集

同步练习题目不够新颖,难度不够,分层不清晰,题型太老旧,拓展提升的知识也很简单。

3.研讨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指导识图时,要关注折线的形态和走势。

2)对两条折线进行比较时,既要关注差异,也要关注内在关联。

3)在现实的统计活动中感受应用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价值。

4)画图要求仅限于描点、连线。

补充及建议

对第三单元进行了整体分析,从教材分析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这个单元很多数学概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值得我们思考。在教学概念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分类、列举等思想,扩大对自然数的认识,对后续的学习都会很有帮助。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