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辰悦-课题研究课《我们的土壤妈妈》

作者:徐辰悦 时间:2023-03-21 点击数:

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

上课课题:《我们的土壤妈妈

执教学科:科学;执教者:太仓市弇山小学徐辰悦;上课时间: 2023319日;上课班级:四年级7班

一、课题简介

1.课题基本信息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太仓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立项时间20229月;编号W2022038;主持人:徐辰悦;单位太仓市弇山小学

2.核心概念界定:

“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是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政策。

小学科学课外阅读: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是以科学课外知识为素材内容的阅读,主要是指科学课本之外的阅读,具有素材多样性、阅读形式多样性和评价形式多样性等特点,通过科学课外阅读,学生能形成更完整的核心素养发展体系。

推进策略:指为了达成某一效果或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推动达成这一效果的做法及途径。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在为学生减负减压的大背景下,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在阅读素材、阅读形式以及彰显课外阅读成果和价值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寻求推进小学科学课外阅读的策略与途径,真正扩宽学生视野、帮助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3.研究目标:

1“双减”政策当前,在为学生减负减压的大背景下,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探索合适学生的阅读素材、多样的阅读形式以及展现阅读成果的评价方式。

2在实践与反思交融的动态过程中,探索出较为完备的小学科学课外阅读的推进策略体系。

4.研究主要内容:

1关于小学科学课外阅读体系建构、实践策略等理论的相关文献研究

2主要解决以下问题:调查研究学校学生的科学课外阅读现状(包括学生对科学课外阅读的学习态度及重视程度、日常科学课外阅读量及阅读频率)。

3“双减”的大环境下,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a.结合课本内容,注重课内外衔接,并通过访谈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书籍种类,从全面性、课程相关性等要素出发,并结合不同年段和不同性别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感兴趣程度的特点,精选优选开发优秀科学课外阅读资源;

b.通过例如生生共读、师生共读等校内共读形式以及家长和学生一起的家庭共读形式探索反思小学科学课外阅读多样形式的建构;

c.通过例如“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分享会”、“一本我爱的科学课外书”等形式活动探索彰显学生科学课外阅读成果和价值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科学课外阅读增长阅历和信心,大胆交流表达自己所学到的课外科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科学知识分享循环,达到生生共勉,生生共进,生生共乐,使学生充分享受科学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研究课说明

1. 研究主题小学科学课外阅读多样形式课内建构与实践

2. 需解决的问题:

课堂上小学科学课外阅读平台的构建以及多样科学课外阅读模式的课内实践研究

3. 本节课设计意图:

希望在为学生减负减压的大背景下,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以真实课堂为背景基础,探究可行性较高的在课内实行的多样化科学课外阅读模式,探索寻求推进小学科学课外阅读的策略与途径,真正教会学生科学课外阅读,扩宽学生视野、提升科学综合素养。

4. 理论、理念说明:

生命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活力的个性,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生命的发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科学课外阅读用浩瀚的科学知识筑起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c.R.Rogers)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之一。他提出了“以人为中心”和“意义教学”的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分析了意义教学的四个要素:首先,学习应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到智力活动中去;其次,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获得知识的愿望是来自内心的;再次,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最后,学习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根据罗杰斯(C.R.Rogers)的理论,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并且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各项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也只有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习成为可持续的活动,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5.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课堂活动单

活动一初读体验提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最近有阅读什么科学课外读物吗?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他们近期看的一些科普课外书。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科普课外书《我们的土壤妈妈》。

师提问:在读到这个书名时,你觉得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读一读与书名相同的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教师PPT展示本书的作者及大致内容简介。

(设计说明:本书《我们的土壤妈妈》为例,认识科学课外阅读的首要关注点,走近作者,带着问题和兴趣开展阅读

活动二】师生共读提能力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我们的土壤妈妈》一书,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中的《细菌的大菜馆》这一科学小品文。

以其中一篇《细菌的大菜馆》为例,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阅读。

先划分几个小节,然后分小节带着学生阅读,让学生朗读出来。

每读一小节让学生概括其中含义,并用思维导图或者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内容,更好的建立理性的科学思维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自主科学课外阅读和概括的能力。

(设计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引导,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深入掌握知识,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多维并举,让学生亲历较为完整的阅读过程,把课外阅读变成可视化、可量化的体验。)


活动三】生生自读提素养

以其中一篇《我们的抗敌英雄》为例,让学生自行阅读。

读的过程中圈圈画画(可以在旁边用铅笔做适当笔记),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和同学交流困惑。

(设计说明: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生生共读环境,鼓励学生细读文本,对同一文本形成个性化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善于思考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评价分享促进步

过渡:刚刚同学们读完了《我们的抗敌英雄》这篇小品文,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吗?

学生互相交流,请学生上台分享所学所感。

(设计说明: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强化阅读兴趣,养成读后分享的习惯,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鼓励学生的创新质疑精神。

活动五】延拓方式促成长

教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读了《我们的土壤妈妈》这本书,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全部读完,那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对怎样读好一本科学课外书有了新的认识。

科学课外读物是我们科学课堂的延伸,更是我们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认识科学原理的桥梁。课堂时间有限,科学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在课堂内,也有其他多种阅读形式,可以延伸至课外,比如说在家中和爸爸妈妈进行亲子共读等等。那接下来请大家在课后认认真真的用不同的形式读完这本书,相信同学们会对细菌等微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设计说明:点明科学课外阅读的阵地不光在课堂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可以在课外比如说在家中进行课外阅读等等,拓宽科学课外阅读渠道,构筑多模式、多场域、多维度的阅读形式。


四、研究反思

(说明:基于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课堂观察和课题组研究意见等,形成对本课所需解决问题的正确认识与应对策略,以及后期课堂研究的主题、策略等方面的思考。不少于1000字,可另附页

小学科学课外阅读可以说是科学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双减”理念下减轻学生负担的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开展科学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学会阅读,锻炼思维,拓宽眼界,提升素养。

(一)激趣为先,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小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天生就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对任何事物都想去探个究竟。以学生的阅读偏好为基础,合理选择科学阅读素材,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能量,促使学生主动地在科普阅读中探寻科学奥秘。在选择科学课以外的阅读材料时,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一般偏好,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和总结学生感兴趣的科学读物和书籍。在调查完成后,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理,筛选学生接受度高、贴合教学实际、与学生培养方向与目标相契合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例如,《可怕的科学》、植物未解之谜动物未解之谜等都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科学读物,同时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目标与学校教学要求

(二)精选为主,从零散堆砌到系统建构

首先,科学课外阅读素材建构要融入课程思政的要求。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要充分发挥科学学科育德、学科育人的功能,挑选一本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阅读素材尤为重要,要尽量彰显“中国元素”,讲好科学自身发展故事,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与“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等元素融入其中。在科学课外阅读素材的构建中以思政教育为基底,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事迹与贡献,并以其为榜样,学习锲而不舍、敢闯敢试、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与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奠定学生科学素养基础,激发学生科研热情,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比如说在《成为科学家》一书中,记录了10位中外科学家的高光时刻和成长之路,学生熟悉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坚毅伟大的“国士”钟南山也是书中主角,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科研的艰辛,领悟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次,科学课外阅读素材建构要融入跨学科的理念。科学课外阅读素材要跨越学科的局限,突破学科的边界,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点与概念进行统整,并将其与科学家的轶事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有效融合,用故事类读物让情节生动立体,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感性一面。还可以加强与劳动学科之间的关联,选择富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边看边学边做,提升自主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科学奥秘,体悟科学乐趣。

最后,科学课外阅读素材建构要融入科技进步的元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科学课外阅读素材要与时代接轨,融入现实世界科技发展元素,凸显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如“祝融号”“墨子号”量子卫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科技成就,挖掘科学发展元素。高质量的科学课外阅读材料是将内容置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领略科技的进步,畅享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理性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观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