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记录表(6月)

作者: 时间:2023-06-21 点击数:

 

理论学习记录表

研究主题

“双减”政策下低年级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

学习内容

《从“作业”走向“作品”——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来源

中国知网

参加人员

课题组成员:陈忻、施彩萍、薛雅婷、李雨卉、陈文艳、周依诚、司佳雯、任彩霞、孙文蔚、李可欣、薛静

突破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窠臼,可从基础性作业(识字写字作业、朗读作业)、探究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三个维度去设计,让“作业”真正走向“作品”,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学习内驱力,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集聚字词生长的力量——基础性作业之识字写字作业的设计(一)自由创编,区辨汉字(二)创设语境,用词说“画”(三)归类梳理,构建网络 二、我的朗读我做主——基础性作业之朗读作业的设计(一)冠名法(二)录音法 三、编织知识的网络——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从词句存疑处开展探究(二)从课后设疑处开展探究 四、让创意与个性齐飞——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一)给课文精彩片段配音(二)图文合奏编故事(三)跟着课文做一做

李雨卉:作业是学生阶段学习的成果体现,作品也是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展现的成果。两者有共通点。所以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作业设计成作品展,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在作品呈现时,老师应放手让学生展示,通过向他人介绍获展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梳理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李可欣:知识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知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在设计和优化语文作业时,不能局限于课文作业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语文知识,且大多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应该灵活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增加探究性、思考性、实践性的作业内容,让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司佳雯: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是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业被推上“风口浪尖”,日益受到关注。除了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时间,更要重视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在大力倡导新课标的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要落实新思路与新形式,体现多样化作业设计的好处。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教师应科学分析单元目标、立足语文要素、指向思维过程,设计出合理、科学的作业,助力高效教学。

 

薛雅婷: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形象思维强,充满好奇心,喜欢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双减”背景下低年级的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兴趣,重视实践、探究类作业,开展多元评价,让学生寓学于乐,让作业走向作品,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运用,助力语文素养的提升。

 

陈文艳:当前,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认为负担重,除了指作业量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感觉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当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而快乐的事,提高学生尽力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会经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

 

周依诚:从“作业”走向“作品”,是一个将作业趣味化的过程,老师摒弃了传统的形式,将作业以更富趣味、更富创造、更贴近学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部分作业在有趣的同时,是有难度的,如编儿歌、找信息、做归类,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完成。我们也要考虑到部分发展较慢的学生,在设计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要激发他们积极性。

 

                         记录人 陈忻 日期 202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