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公平性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太仓市弇山小学课题组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
(1)课堂提问的含义研究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借助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一启发式教学就是课堂提问的源头。王金英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进行问题的设计,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问题答案,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韦志成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施良方、崔允槨认为课堂提问是师生间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过程,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皮连生主张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者对于课堂提问的要素把握所见略同,都关注到了提问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自身的思考这两方面。目前关于课堂提问含义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以及生生间的提问互动,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提问。
(2) 课堂提问的类型研究
王子木和隋红梅对课堂提问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方式》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该书中针对课堂提问的类型进行了多个角度的分类:灌输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好的和随意性的问题;一次性的和追问性的问题等[]。学者黄生学和樊雅平对问题的分类较为简单,即可探究的问题和不可探究的问题[]。学者张春莉、宁丽曼在《不同水平问题的小学课堂提问实证研究》中认为对于高水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多次重复追问,这样能提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也有利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李荣华认为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提问策略直接关乎学生的课堂参与,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小学生应答的心理情境是十分复杂的,大致呈现恐惧型、期待型、冷漠型和冲突型等若干状态[]。学者们从问题解答的封闭程度、提问的作用、问题本身的特征等角度对问题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3)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课堂提问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朱福文、胡鸥等人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提问语言要明确简洁、问题力求趣味性,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提问应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选择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设问[]。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霍懋征认为,提问需要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依据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紧密围绕重难点进行提问[]。相关学者们从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与数量、叫答对象、提问方式以及学生回答后的教师反馈四个方面对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了研究[]。邵怀领从教师课堂提问的各环节进行提问策略的研究。他指出提问的问题要表达清晰,具有启发性;提问的问题数量要适当;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更多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叫答技巧;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结合学生实际给出相应的反馈[]。
2. 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
(1)对教育公平的内涵研究
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大概就是教育公平的雏形。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教育公平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解读,如:政治学视角下,顾明远认为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机会的均等,即公民和儿童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经济学强调的教育公平,突出教育资源的分配。褚宏启在他的《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阐述他认为的教育公平是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平等、差异和补偿性原则的统一,教育资源的配置必须能够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权利与机会平等[]。
还有学者基于教育哲学、社会学、文化、法律和政策等视角对教育公平进行了概念界定。辛涛,姜宇等人的研究得出,目前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点,学术界已经开始向教育的微观层面转移。更加突出教育过程的公平。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给予了全体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教育公平微观领域的研究,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公平问题。
(2)对课堂教学公平的概念界定
对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国内学者做了比较多的界定。
谭娟娟和陆瑞旗在其《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期待》中指出:课堂公平是指教师在不因学生差异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而是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杜德栎、张俊列将教学公平概括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给予同等的待遇与平等的学习机会[]。郭晓娜等人认为,课堂公平就是在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引领下,教师努力创造条件促进课堂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包括公平分配课堂资源和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郭元祥在《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中提到:课堂教学公平是教师在对待学生个体差异时的公平[]。李淏在《教学公平视角下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中认为课堂教学公平指教师在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对待,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阐述课堂教学公平内涵时,学者们普遍提到了课堂教学公平,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而服务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
(1)课堂提问的内涵研究
国外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大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的“苏格拉底法(产婆术)”为启发式教学开创了先河。继苏格拉底之后,诸多.学者继续对提问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观点。
学者吴春妮对产婆术的理解如下:即在教导学生掌握某种概念之时,不要 直接传授这一概念给学生,而是要借助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直接纠正,而是再启发引导,通过不断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自己领悟正确的概念结论[]。美国教育家史蒂文斯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衡量一节课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实践家斋藤喜博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教师必须掌握并运用的一种重要而有价值的教学技术[]。
(3)课堂提问的类型研究
在提问类型方面,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总体而言,学者们都是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又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课堂提问类型。
2.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
(1)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
古希腊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英国是最早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西方国家,英国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关注最先开始,并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颁布实施教育改革法案[]。
(2)因材施教与教学公平的关系
因材施教在《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共同的教育目标下,针对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学者艾灵顿认为,教育者往往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以保证教学公平的实现,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古德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在分析因材施教和教育公平的关系时指出,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教学,针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材料来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综上,学者们认为在课堂中要实现教学公平,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并不冲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才正是教学公平性的体现。一定意义上,因材施教才有助于实现教学公平。
(三)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的梳理,笔者发现,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史,提问由来已久,它的历史同教学一样古老。提问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东方追溯到孔子,西方渊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课堂提问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已有的研究集中在课堂提问的含义、类型、功能和策略这几方面,这些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实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为笔者所做的研究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贯穿于教师提问的各个环节,给予了教师们很多有效的建议,例如: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注重提问的坡度与难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提问要面向全体对象;问题要简明扼要、表述清晰;提问前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与提问目的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来吸引学生等。总之,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提问的策略可以被教师们借鉴运用,以提升课堂提问实际效果。
但已有研究仍存在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研究层面上,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实践调查研究层面的内容比较少,在学科针对性上,课堂提问与具体学科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相比较而言,针对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公平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当前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不在少数,但研究内容大都集中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这样的宏观层面,聚焦于课堂提问公平这样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研究不多。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也都大致以本国的教育公平现状为基础展开调查,普适性较差。基于教育公平视角下对课堂提问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笔者认为立足于教育公平视角并结合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进行研究,将课堂提问与教育公平二者相结合,能够实现研究视角的创新,丰富和发展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理论,同时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为教师进行公平的课堂提问提供一定的启示,对实现微观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