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问题 1. 教师课堂评价行为观察量表缺乏数学学科特色:目前的观察量表多为通用型,未能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及学生数学学习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在评价数学解题思路讲解时,没有针对数学独特的逻辑推理过程、多种解题方法的比较与优化等方面设置具体的观察维度,难以精准衡量教师在数学课堂评价中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 2. 课堂实录观察受限:课堂实录过程中,可能受到设备数量、摆放位置等硬件条件限制,无法全面捕捉师生互动细节,比如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的发言难以清晰录制。同时,时间成本也是一个问题,完整录制和分析大量课堂实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人员难以做到对每一节数学课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导致观察样本有限,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准确性。 二、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师课堂评价行为观察量表:组织数学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数学教师共同研讨,深入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如代数、几何等不同板块)和教学环节(如新授、练习、复习等),重新构建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观察量表。例如增加“对数学思维方法引导的评价”“对学生数学错误分析与纠正的评价”等维度,并细化每个维度的评价标准,确保量表能准确反映数学课堂评价行为的关键特征。 2. 突破课堂实录观察限制:在硬件方面,合理增加录制设备,采用多机位拍摄,利用无线麦克风等设备保证声音清晰采集,同时提前规划好设备摆放位置,确保能覆盖整个教室。在时间管理上,运用视频分析软件的智能筛选功能,快速定位关键教学片段,如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的重要评价时刻等,提高分析效率。此外,还可以采用教师自我录制与研究人员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观察样本量,减少时间成本,保障研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