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内容:算24点(教材42-43) 学情分析: 这是一次以口算为主要内容的游戏型活动。学生已经掌握的口算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如7+8与15-7),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或两位数(如35+7、35+40、35-19);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如7×8、42÷6),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如13×4、63÷3)。这次实践活动应用上述口算中比较容易的计算,进行最后得数是24的计算游戏。 其教育价值主要是:组织学生有兴趣地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让学生通过选择和设计运算过程,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安排学生小组比赛,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教材设计了“学一学”“试一试”“比一比”三个栏目,以及回顾反思与交流经验的活动。 课时内容分析: 算“24点”游戏,对四个简单的数进行加、减、乘、除法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一共进行三次计算),要求算出的最后得数是“24”。 游戏以扑克牌为用具:学生每人准备A~10扑克牌各一张,把“A”看作1,即每人有1~10这十张数字卡片。 游戏规则有四点:任意拿出四张扑克牌(即任意选择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每个数都应参与计算,但只能计算一次;算出的最后得数必须是24。 教材通过这四个数算出24,示范了用四个数算出24的方法,显示了用四个数算出24,可能有多种算法。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算法,而且能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与挑战性,产生学习算“24点”的热情与积极性。 教学应该安排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试一试”,要他们自己想出算法,并且想出不同的算法,还要相互交流算法,体会算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这是培养思维开放性、敏捷性的极好机会。 在会用四个数算出24以后,可以四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最快。让学生在比赛中练习口算、发展思维。 这次实践活动需要花较多时间介绍算“24点”的规则,需要用较多时间让学生学会算“24点”的方法,可能留下的比赛时间不多了。可以把“比一比”延伸到课外,只要学生有兴趣,课后可以自己组织,经常进行这项游戏。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会算“24点”的,说说算“24点”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和作用,说说从同学的计算中得到哪些启发。还可以说说怎样能较快地算出24,总结其中的技巧与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