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备课组好题推荐,分析出题思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其他同伴交流规律。
活动组织 一、展开探索。 1.初步感知。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24×6+24×4 (6+4)×24 提问: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怎样?学生计算验证。 谈话: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24×6+24×4 =(6+4)×24 2.类比展开。提问:假如每班领28根,一共要领多少根? 列式,也具有以上的规律吗? 3.是不是所有类似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每一组编一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4.体验感悟。谈话:大家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服老师,看来,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而是有其中内在的规律。小声地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 5.揭示规律。 二、巩固内化 1.练一练1。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答案,全班共同校对。提问:你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练一练2 学生自己判断。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你能说说第三组两道算式为什么是相等的吗?第四组的两道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一下能使它们相等? 3.练习十7。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提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符合什么规律? 三、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