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音乐备课组活动

作者: 时间:2023-09-28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32024学年第学期

备课组音乐组                                备课组长 刘忆莲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2023.9.28

音乐教室2

7

7

刘忆莲

研讨重点:(市级教研活动研讨)

一、听课活动

第一节:孙翠鸣《打麦号子》

第二节:赵丽琴《太阳出来喜洋洋》

第三节:黄静《杨柳青》

一、两位教研员、各位听课老师及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

1.苏州市教研员王欢老师提出研究大单元教学,重点在于研究其形与神,在研究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思考大单元与单课时的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将大单元的整体设计以一根清晰的逻辑线将其串联起来。教学的设计方式要以“学生要做什么,学生要知道什么,学生要理解什么”为基准,让学生真正从音乐课中得到知识。

2.太仓市教研员江舟老师提出关注大单元教学中的班级合唱活动,增加合唱教学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同时,希望老师的教能真正渗透入孩子们的心灵之中,激励每位音乐教师“以生为本,潜心钻研,奋勇向前”。

三、备课组活动感悟

教师发展中心的孙翠鸣老师以《打麦号子》开展这一单元主题教学,“号子”与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其音乐特点质朴粗狂、节奏感强烈,多为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师生共同演绎歌曲的活动中,学生初步体会了民族音乐带来的趣味。

实验小学的赵丽琴老师承接孙老师,开展《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山歌”作为劳动人民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歌曲,音乐特点自由舒展,旋律优美动听,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对唱。赵老师真实情境为导入,激发孩子们学习山歌的动力。指导学习歌曲后,赵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创编山歌,以创新促进民族音乐发展。

黄静老师开展课题课《杨柳青》的音乐教学活动,《杨柳青》是一首小调歌曲,其音乐特点柔和婉转,规整细腻,又具有一些加工变化。课堂中,黄静老师引导学生感知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理解曲名与歌词之间的关系,学习衬词的重要意义,不断突破重难点,最终在完整演绎活动中,让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的合作,获得完整的班级合唱体验,从活动中提高艺术修养与表现能力。黄静老师的课堂总结贯穿整个大单元,使音乐教学具有完整性和持续性,遵循大单元的基本特征,使得课堂教学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让民族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扎下深深的根。

解决策略

1.大单元教学是一种集约式的多篇教学形式,同一单元中,课与课之间有着大致相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策略、路径与评价等要素,具有诸多关联性,因此,班级合唱可以融合到每一课中,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同时提升其合唱能力。

2.号子、山歌、小调三种音乐形式都有着身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班级合唱教学活动作为创新部分,使歌曲间产生更紧密的关联,合唱教学的展开也更具有层次性。

3.合唱教学的评价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声音的和谐统一、音准、节奏、表现力等方面。体验过程中也需要强调教师反馈与学生互相反馈,以便于学生正视自己的表现,及时纠错,提高声乐技巧、班级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补充及建议

班级合唱是大单元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班级合唱中,学生共同进行合唱训练,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不仅能亲身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更能沉浸于音乐,快速领悟音乐情感,感受音乐魅力。大单元中的知识具有关联性,通过班级合唱,学生能从中认知旋律,感受民歌题材的不同特点,学会用音乐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情感,通过唱与对比感知单元内容的递进,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音乐有着莫大的推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