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忆莲 三年级《叫我唱歌我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科尔文手势结合音阶) (二)导入歌曲 1.展示锄地和收割的图片,带领学生练习动作,跟着歌曲进行律动体验。(一小节一次) 2.引入并介绍劳动号子这一民歌体裁。 3.介绍歌曲《叫我唱歌我唱歌》。 (三)歌曲初探 1.出示歌词,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同时解释歌词的内涵。(第二段暗喻自己还是一个稚嫩的新手,表达了好学不倦、学无止境的情怀。) 2.(通过几遍的聆听,让学生自主发现部分词的缺失,师提问引出)出示衬词,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注意读音),同时介绍衬词在歌曲中地作用。 (四)学唱歌曲 1.为部分衬词填上旋律,带学生练习,后进行接唱练习,进一步熟悉歌曲。 2.跟琴完整学习歌曲旋律。(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简单补充前八后十六、四个十六节奏型) 3.旋律游戏:遮挡部分衬词旋律,帮助学生熟悉歌谱,为最后分组合作进行铺垫。 4.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五)演绎歌曲 1.分组合作,词、衬分开进行演唱。 2.简单介绍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并进行邀请学生进行时间合作。 (六)拓展 不同劳动的号子欣赏:《川江船工号子》 (七)师小结 我们要尊重、赞美劳动人民。(首尾呼应) 二、教学研讨 听课教师发表建议: 黄静:读歌词时,“衬词”是没有含义,但是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的词,它的使用有着两方面的作用:(1)对歌词进行补充,衬词内容具有实质意义(2)通过模仿和拟声,渲染歌曲气氛,衬词内容没有实质意义。 王钰汶:歌曲的导入部分还可以再深入一些,设计很妙加入了劳动教育,但太表面做了一遍动作就没有了。教唱板块的时间还可以长一些,学生衬词部分唱的还可以,其他部分其实有很多同学是没有唱准的。 倪芷涵:刘老师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交流自然,教学结构完整,教学设计合理,教学中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能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但是难点的解决还不够深入。 孙乐琪:学生的声音指导还需要多一些,学生在唱的时候并不知道要用怎样的声音去演唱这种劳动号子的风格,只是一味的大声喊唱,还是需要老师去引导把声音唱好听。 费晓峰:刘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民歌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实践中口头传唱并流传下来的歌曲,让学生发现歌词中有特点的“衬词”部分。 孙歌:在教唱中要让学生把每个音的音准唱对,在教唱中要让学生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唱得活泼、欢快,拓展延伸的地方听赏的时间太长,可以简短一点,听一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号子的特点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