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_____三数___备课组 备课组长:__周星宇_____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应到人数 |
实到人数 |
缺席姓名 |
主讲人 |
2023.11.13 |
教学研讨室2 |
5 |
5 |
无 |
周星宇 |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5及想想做做各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导学、课上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主动经历算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与交流能力。 问题设计: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你会笔算吗? 活动组织: 活动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同桌交流导学单“你一定会说”。全体齐说46÷2的笔算过程。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和之前学得有什么不同呢? 活动二:引导探索,学会笔算 1.同桌交流导学单“你一定能想”。追问:你发现和之前学得有什么不同呢?(整桶会有剩余。)继续追问:那怎么办?(把整桶拆成10个,和2个单个合起来,一共有12个单个,再将他们平均分给两个班。) 2.请你用小棒代替羽毛球来分一分。交流汇报:5捆带2根小棒是如何平均分成2份的?追问:5捆平均分成2份后会余下1捆,余下的1捆怎么办?(余下的1捆拆成10根,和2个单根合起来12根,再将它们平均分成2份。) 3.回顾,两次操作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根据刚才的操作过程,尝试完成“你一定能填”。交流汇报,追问:十位上余下的1表示什么?接下来怎么除?怎么来验证你做得对不对呢?(验算。) 5.比较小结。52÷2和46÷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追问:当十位除完有余数时该怎么办? 6.巩固练习。完成导学单“你一定能算”。汇报交流反馈。 活动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后3题。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教材上。 反馈时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分组练习,同桌互评。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分组练习。 比较:这几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前两组题,上面题首位能整除,下面不能整除,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组成新数继续除。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要求学生估算出这些算式的商是几十多,并说出理由。 指导:只要看看十位上商几,就能知道是几十多。 再用竖式计算。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你能根据题意,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全班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 茶瓶的单价是玻璃杯的几倍?是瓷杯的几倍?电水壶的单价是玻璃杯的几倍?是瓷杯的几倍? 活动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
解决策略 |
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 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 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
补充及建议 |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 张雯依: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