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22《手指》 一、目标设定 1.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素材选择 收集丰子恺资料、作品,和同学进行分享。 三、问题设计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 四、活动组织 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
手指 |
姿态 |
性格 |
作用 |
启发 |
大拇指 |
形状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
肯吃苦、默默奉献 |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
|
食指 |
|
|
|
|
中指 |
|
|
|
|
无名指、小指 |
|
|
|
|
五、课堂检测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23《童年的发现》 一、目标设定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 二、素材选择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科学资料,和同学进行分享。 三、问题设计 1.“我”发现了什么? 2.从“我”的童年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活动组织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结果怎样?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在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画上线。(学生自学课文)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