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设定: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会认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初步了解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是什么》教学目标: (1)认识“晒、滴、淹、毁、溪”等15个生字,会写“变、海、洋”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云、雨、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4)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二、素材选择: 1.《小蝌蚪找妈妈》 (1)勾连上学期课文《荷叶圆圆》里的小青蛙。 (2)拓展诗歌《小青蛙》 2.《我是什么》 拓展阅读《水妈妈的孩子》 三、主问题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在生长过程逐渐变成青蛙,它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 2.《我是什么》 (1)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组织活动: (一)《小蝌蚪找妈妈》 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4.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 (二)《我是什么》 1.同学们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我到底是什么?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3)分段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五、课堂检测 (一)《小蝌蚪找妈妈》 1.选字填空。 那 哪 (1)( )只大鸟是从( )里飞过来的? 孩 还 (2)( )子们( )在河边看小蝌蚪呢! 2. 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蝌蚪 一( )鲤鱼 一( )乌龟 一( )嘴巴 一( )眼睛 一( )阿姨 (二)《我是什么》 1.按课文原文填空: 有时候我穿着( ),有时候我穿着( ),早晨和傍晚我又把( )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 )。 平常我在池子里( ),在小溪里( ),在江河里( ),在海洋里( ),( ),( )。 2.用“有时候……有时候……”来说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