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设定: (一)《坐井观天》主要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寒号鸟》主要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素材选择: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辙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弟子规》 【译文】清晨起床之后,一定要洗脸、洗手,还要刷牙、漱口;大小便之后,必须把手洗干净。帽子要戴端正,纽扣要扣好,袜子、鞋子要穿好,鞋带要系紧。
三、主问题设计: (一)《坐井观天》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在争论什么? 2.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寒号鸟》 1.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组织活动: (一)《坐井观天》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二)《寒号鸟》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喜鹊和寒号鸟为了过冬都分别做了什么准备? (3)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按时间顺序理清故事发展过程: (1)冬天来之前。 (2)冬天来临后。 五、课堂检测 (一)《坐井观天》 1.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4、5自然段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 )。 A.第一次对话 B.第二次对话 C.第三次对话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 (2)青蛙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 (3)青蛙向小鸟承认自己弄错了。( ) (二)《寒号鸟》 1.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1)冻得直打哆嗦 热得直冒汗
(2)冷得像冰窖 热得像蒸笼
2.连一连。 大雪 暖暖 伸伸 纷飞 太阳 呼呼 天气 懒腰 寒风 暖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