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备课组研讨内容:教材第六单元(80-86) 课时内容分析: 杨:例1呈现了火车行驶、电梯升降,以及体育馆升国旗等图片,例2呈现了风扇叶片转动、飞机螺旋桨转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转动等图片,都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与现象。教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想象这些物体运动的实际状况,体会例1里的三种物体运动方式相同,例2里的三种物体运动方式也相同,而例1里物体的运动方式与例2里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这些就是学生对物体平移和物体旋转的初步感知。 叶:例3的教学线索是“常见的对称物体→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数学里的“对称”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平面对称”三种,如果两个图形以这三种方式中的一种相互变换,就称这两个图形为对称的图形,或称它们是对称的。 例4组织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很多,暂时只采用“折—画—剪”的方法,这种做法最能体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配合例3和例4的“想想做做”,收集了一些图案、英语字母、交通标识,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选择这些素材,除了巩固例题所教学的数学知识,还有三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轴对称图形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经常能够看到。二是通过这些图案,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了解一些图案、标识所表达的意思,受到相关的教育。三是感受图形、图案的对称美,体会人们为什么制造对称的物体和轴对称图形。 “动手做”指导学生剪纸,剪出一些稍复杂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做法特点是把一张纸多次对折,做出的图形之所以复杂、美丽,就是这个原因。要指导学生看清楚教材示范的折法,前一种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后一种把长方形“正反”着折。 狄:《美丽的花边》是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并制作花边,体会图形平移在生活里的一种应用。“看一看”引导学生从平移的角度观察花边的构成,体会到每条花边都是由一个图案有规律地平移得到的,为制作花边打下基础。“画一画”用接着往下画的方法制作两条花边,一边画一边体会图形在平移。在动手画之前,要让学生先说一说图形应该怎样平移,教材在各个大方格里印了16个小方格,能方便学生表达和制作。最后是设计两条花边,能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美感、鼓励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