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备课组活动记录3.18

作者: 时间:2025-03-18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六年级语文    备课组                              组长 潘欢欢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3.18

小会议室

8

8

任彩霞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课文8《匆匆》

一、目标设定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二、素材选择

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

三、问题设计

1.你从本文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2.作者是如何将这抽象的时光写得具体可感的呢?

四、活动组织

朗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这抽象的时光写得具体可感的呢?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圈画及批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作者运用比喻,将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将”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使时间变得具体可见,水滴与大海形成对比,让人深刻的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

作者运用排比,将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洗手、吃饭、默默、躺在床上、睁开眼、叹息)写下来,形成了时间的流,同样让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

“跨过、飞去、溜走、闪过”,这些词语同样是将时间拟人化了,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

五、课堂检测

1.仿写:

_________了,有再_____的时候;_________了,有再_____的时候;  _________了,有再_____的时候。

2.这篇课文围绕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解决策略

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学生对读书的指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又让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补充及建议

教学《匆匆》,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做一个惜时的人,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还应该引导孩子们像朱自清那样做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人,为将来做最好的自己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