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备课组活动2.24

作者:彭恽 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2.24

教学研讨室2

11

11

彭恽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数与代数”领域课标研读和教学定位

一、“数与代数”新课标内容研读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3.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3.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4.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

3)常见的量

4)探索规律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整个学习领域里面的重要学习内容,从它的数量上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占得比例最大的。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整个的数学和学习其它的学科内容都是重要的基础,所以整个的数学学习,与数与代数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条主线,从学生刚入学开始,第一学段一直到第二学段却有相当数量的数与代数的问题,这里包括数的认识,数量的关系,数的运算等等,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数与代数内容在第一二学段都有相当内容来涉及,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认识数和数的运算,以及常见的量而第二学段有认识数和数的运算的继续,但是重点是在教的运算以及认识式和方程,比和比例式和方程,比和比例,其实主要是代数和代数的初步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理解第一学段是以数和数的运算为主,第二学段就是数的扩充以及代数初步认识以及函数基本思想的认识

二、“数与代数”有效教学策略思考

1数概念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和具体的体验,使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重视学生的数感的培养。

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诉学生这是一个什么书,这是3、这是5、这是280,而是让它在具体的这种感知过程中建立丰富的经验,使它把数和一些支撑它建立数的关系的这样一些形象的东西建立联系。

2运算教学处理好口算,笔算和估算。

一二年级口算是非常重要的,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口算一定要熟练,并且我们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也有一些口算,这些口算其实它是一个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笔算也是非常重要的笔算在口算的基础上随着数量的增加也是需要去笔算,所以我们应该把这几个口算,笔算、估算的关系处理好,特别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运算的速度,更重要的要强调计算正确,理解算理,理解算理是非常重要的。

3把握数与代数的过渡,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数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具体的数到代数或者从算数到代数也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在字母表示数里,认识简易方程,认识正比例、反比例,包括认识负数的时候,其实是在小学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这个过渡时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这种简单的符号意识,对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三、“数与代数”教材研读与分享

结合各年级执教过的数单元知识,进行案例描述和分析。

1)将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当中找寻数学原理,利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有效了丰富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引发了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考。围绕着数与代数”当中的重难点问题,探寻全新的教学策略,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着重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联系生活实际。

3)注重借助动手操作感悟知识本源;注重把握核心概念抽象操作活动而感知;注重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规律。

4)巩固基础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与代数”,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提出研讨核心问题:

1. 如何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2.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3. 如何让学生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四、组内教学经验有效交流

1.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意义分享

1)注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2)注重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

3)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理解数的意义;

4)注重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5)注重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的意义。

2.课堂教学契合点分析

1)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2)借助直观模型,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3)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解决策略

1.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1)观察与猜想: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操作与验证:通过动手操作或观看切割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时,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为后续归纳规律打下基础。

3)归纳与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终达成共识。

4)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正方体换成长方体,规律是否仍然适用等问题,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抽象思维:从具体的操作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逻辑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数学表达: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补充及建议

组内老师对于新课标有一定认识,对于教材的改编也有自己的体悟,在言语中反映出我组老师较高的专业修养。特别是结合课例研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每位老师课堂教学质量,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在交流和反思中大家打通了各学段间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联系,以争取打造出朴实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