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弇山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弇山小学教科室以太仓市教科研工作会议和学校工作计划为统领,践行“让教育像阳光一样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的指定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各项教育科研工作,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科研品质,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持续发展,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现将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推进课题各项研究工作
课题指导是教科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本学期教科室认真做好课题的中期、结题和研究工作。教科室多次组织课题主持人参与课题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规范要求,课题研究的思路、课题的过程性材料、结题要求等,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过程管理,做好每月开展集团内的课题“月检月报”工作,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科研促发展。
一是认真组织各级各类课题的中期、结题工作。
本学期学校的一批课题迎来中期检查与结题论证。2024年12月4日和12月17日,分别承办了苏州市和太仓市的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结题论证活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员倪夙敏老师,太仓市经贸小学教育集团各校参与论证的专家对课题的结题报告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并给出了后续的修改意见,为课题的顺利结题奠定基础。教科室也依据专家的意见指导课题主持人对结题报告进行再修改,和课题主持人一起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工作。最终1项苏州市规划课题顺利结题,3项太仓市规划课题材料已递交等待审核。同时教科室指导苏州规划课题主持人撰写中期报告,顺利参加中期论证活动。
二是扎实推进苏州市规划课题研究。本学期,学校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差异化作业体系校本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依托弇山小学课题组扎实开展每月例会、理论学习和课题研讨活动,做好结题材料的梳理与汇报工作。陈忻老师主持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政策下低年级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聚焦课例,通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一课时、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风娃娃》第二课时几个课例,探讨设计“双减”政策下低年级语文目标驱动式作业的策略,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兴趣点相关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薛雅婷老师主持的苏州市规划课题《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本学期开展了一次课题研究课并参与了太仓市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活动,以“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发展学生创造性复述能力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为主题,依托课题研究课《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解锁发展学生创造性复述能力的密码,推动了课题的研究。
三是扎实推进太仓市规划课题研究。陈燕副校长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指向儿童发展的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通过观摩学习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活动、开展课题研究课的观察、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为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深入了解指向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的研究。王鸿雁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依托学校德法团队扎实开展每月例会、理论学习和课题研讨活动,本学期开展课例研究两次,以学生身边的校园环境入手,从校园设施、校园位置以及校园美景等方面切入,既彰显了学科的特色,又各项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龚娴雅老师主持的《“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一书中挑选了三篇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阅读兴趣。蔡欣老师主持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的个案研究》深入课堂推进研究,以“课堂评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执教课题研究课《认识线段》,推动了对教师课堂评价行为的研究。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各课题组的成员一定会潜精研思,蓄力前行,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展现科研新面貌。
二、科教融合打造阳光课堂
为了深入推进课题研究,以科研创新驱动教育教学,做实、做细、做规范课题研究,本学期教科室与教导处进一步推进我校阳光课堂的建设,为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全面落实科教研训一体化的研训方式,扎根课堂教育教学现场,实现教研与科研双融合,2024年10月23日至10月25日依托太仓市义务段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校级初赛开展了系列科教融合活动。本次研究课活动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五个学科,各位参赛教师积极备赛,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磨课,课堂授课环节中,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积极地落实课题研究成果,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充分展现了我校课题研究实验探究的成果和参赛教师的教学风采。
三、理论学习提升教育素养
本学期教科室继续认真做好《燃荻》主题论文的推荐工作,围绕“新教材解读与使用”“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培育”四大主题,阅读核心期刊文献,撰写推荐理由,努力提高推荐稿的质量。每月分教研组开展燃荻的读书活动,撰写燃荻读书心得,组内定期交流;同时,围绕当前教育热点命题,推荐老师们阅读“人工智能”一类的书籍,在青晞学社内开展读书沙龙;在专家专题报告活动中,用好研修手册,认真听讲,做好记录,写好批注好反思。在共读、共思、共享中,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教师的理论储备,从期末汇总的论文稿件来看,质量有一定的提升。
重视科研成果的梳理与提炼
一是做好论文参评及发表工作。
本学期教科室认真组织教师参与各项论文评比活动,做好通知、会费缴纳等评比前后的一系列工作,并在学期末组织校内教师进行课题专题论文的撰写及评比工作。本学期各级各类论文参评共计45篇,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获奖1人次,江苏省教育学会获奖8人次,省行知杯论文获奖5人次,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获奖14人次,论文获奖共计28人次。
同时,在老师们自主积极投稿进行文章发表的基础上,学校积极为教师论文发表提供服务,做到集体投稿与个人投稿相结合。本学期共有12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市级期刊。同时认真做好《太仓教育》期初、期末两次征稿,在老师们自主投稿的基础上教科室推荐投稿,本学期共投稿6篇。
二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教科室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努力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展示平台。本学期,教科室推出校刊《追光》第7期,为我校教师的研究成果搭建展示的平台,做好科研成果的积累。
反思与改进
回顾本年度的教科室工作,大多数工作都依据工作计划有序开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阶段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努力:
一是落实课题研究。优化课题研究小组团队建设,重视科教融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课,让课题研究走向研究常态化,让研究成果更好地在课题组、备课组、教研组推广,尽可能多地给老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让老师们感受到教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
二是提高论文质量。论文及课题的参与人数逐年提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论文评比中不断有一等奖的老师涌现,下阶段教科室将继续组织好黄埔杯、教海探航等论文活动,广泛发动,确保数量,加强指导,提升质量。
下阶段,教科室将继续努力为学校和老师服务,加强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让课题成果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提升育人质量,努力培养一批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打造学校教育科研品牌,翻开活力新篇章!
太仓市弇山小学教科室
撰写人:薛雅婷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