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弇山小学英语组迎来了九月份的《燃荻》学习交流主题活动。活动紧紧围绕《燃荻》第80期“新教材解读与使用”展开,各位成员围绕主题研讨主题,精心准备,精彩纷呈。
顾永彬老师:通过学习新教材解读与使用的文章,深刻认识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努力深入解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注重评价和反馈,不断创新和拓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陈天宇老师:新教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言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但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也需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工具,教师的引导和创新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老师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新教材,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英语教育。
陆佩老师:教师的角色定位影响整个劳动课程的开展。劳动课虽然质上是学生自主性教育行为,但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既不能‘教’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相结合起来,促进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教师要发挥自身在劳动活动中的作用,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扮演好角色,使这门课程开展地更顺利、更深入、更有效。
周伊雯老师: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很多,她觉得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教得轻松而放心,学生学得快乐而有效”。不管什么类型,或者什么模式的课,都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而不是教师长篇传授的“教堂”。至于教师在基于教本选用什么教学材料,教学过程用什么方法、手段,就靠各个教师的智慧各显神通。
费玲娜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学情分析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有针对性与适切性。因此,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燃荻》第80期的学习,英语组的成员们在经验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中对“新教材解读与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研组成员们都在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