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加大了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示范引领力度,基于学科和课题,依托网络开展简约、科学、有效的科教融合活动。学校采取一月一培训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理论学习,做好理念引领,备课组长带领教师一周一次的研讨并落实相关任务,让理论落地。 本学期初步建立小学生差异化作业评价。一是倡导“阳光银行”评价体系的导向: 学校将“阳光银行”评价体系作为差异化作业评价的导向,鼓励教师在评价中更注重学生的优势。这倡导不仅仅是评价方法的变化,更是对于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将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强调个性化培养目标。二是探索元化的差异化作业评价方法:学校采用了自评、互评、组长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这种多元性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全面的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校试图打破传统评价的单一模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是优秀作业展览和评述的推行: 学校引入了优秀作业展览和评述的形式,通过展示学生的杰出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是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评估方法:学校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采用了口头报告、项目作品、平时表现等多种形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方法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通过这些方法,学校不仅评估了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存在问题 1.我校在差异化作业设计的校本建构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体系建构研究方面缺少高位的引领,尚未形成明晰的路径,尚未达到研究目标的要求。 2.我校在差异化作业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努力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缺乏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家长对差异化作业了解少,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应付或不理解的现象存在。 3.我校教师努力探究差异化作业设计,但由于缺少作业设计方面的专家或专业指导团队,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影响到最后作业设计资源的品质。 4.课题资源平台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影响力,目前课题成果的展示活动主要是论文、课例、学生作品展、校刊等,比较分散且多是校内共享,如何找到其他形式展示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也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三、措施 1.要加强与省市专家团队的合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学习各地优秀经验,挖掘小学生差异化作业体系的内涵特征与有效路径与策略,确保课题的学术水平。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差异化作业设计的目的和实施方法,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可以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差异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3.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教师实施差异化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对差异化作业设计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其对不同学生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差异化作业。 4.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加强对差异化作业设计的推广,合理分配和利用教育资源,建立更加系统化,有一定影响力的课题资源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