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一、理论学习:明晰成果驱动式作业设计内涵与特点 团队成员通过查阅大量教育文献、研读学术著作,深入学习成果驱动式作业设计相关理论。 二、沙龙研讨:碰撞思维火花,优化作业设计方向 1.课题组学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一文,并进行心得交流。 2.围绕成果驱动式作业设计在《大象的耳朵》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三、案例研究:《大象的耳朵》成果驱动式作业设计实践 思考记录: 针对教学目标,课题组一致认为应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寓意,学会正确看待自身特点,同时锻炼语言表达、想象创造等能力。在作业形式方面,提出结合故事内容设计创意写作、情景绘画、故事表演等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研讨中还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建议分层设计作业难度,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成功经验:1.成果驱动式作业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创意写作、情景绘画和故事表演等作业形式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参与,改变了以往对语文作业的抵触态度。 2.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想象创造、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得到全面锻炼,提升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深化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故事内涵,对“正确看待自身特点”这一寓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