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双减”政策下低年级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以古诗词为例

作者: 时间:2024-06-24 点击数:

“双减”政策下低年级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

——以古诗词为例

太仓市弇山小学  陈忻

摘要:“双减”政策目标之一就是降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政策规定低年级学生禁止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古诗词作为学校语文课堂的主要板块,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精神的重要延续。传统古诗词作业设计目标与形式单一、评价单一,加之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集中,知识积累、理解能力较薄弱,不花时间积累很难把握诗歌内容。这就要求低年级语文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古诗词探究性作业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生发。

关键词:“双减”政策  低年级语文   探究性作业设计  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数千年来,以其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学诗,无以言,低年级是积累古诗词的关键时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提出以下要求:诵读短小的古诗词,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的传承与发扬是低年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1]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古诗词的学习无非读、诵、抄、默,何种形式的读、诵与积累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并且乐词不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作业设计现状

部编版一上

《江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画》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部编版一下

《静夜思》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池上》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一读,记一记。

《小池》

部编版二上

《登鹳雀楼》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读一读,记一记。

《望庐山瀑布》

《夜宿山寺》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敕勒歌》

部编版二下

《村居》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读一读,填一填。

读一读,记一记。

《咏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绝句》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古诗词的数量呈递增趋势,且课后习题的要求逐学期提高。一年级上册教材仅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读一读,记一记与诗歌有关的重要词语。二年级上册教材除了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一读,记一记之外,还要求学生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里有了理解诗歌大意、练习表达的要求。二年级下册较之上册增加了读一读,填一填;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的要求。其实增加的是默写记忆与强化练说的内容。部编版语文教材古诗词的编排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了任务群的意识,但仍过于重视读、背、释义,也就存在与生活联系不密切,目标形式单一、评价单一等问题。

二、推进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起步阶段,也是积累阶段。这一学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心重,专注力差的特点,且处于无意记忆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无意记忆,带着他们读之、诵之、绘之、歌之、舞之来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

(一)读之,朗朗上口

古者有言:“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读诗是我们学诗贯穿始终的一个环节,从课堂伊始直至课后作业,教师都需要反复地、引读读诗帮助学生感悟诗的韵律美感,不断地诵读可以有助于他们认识诗的内涵,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美妙内涵。低年级古诗词教学要指导学生用多样化的形式读诗、品诗,做到读准字音,把握韵律,说出神韵和内涵。

认识生字,准确地读。低年级,人手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多学生会自主运用新学习的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查阅字典,确保认准诗歌中的每一个生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引读和范读,遇到难读的生字带着学生反复拼读、组词读。低年级学生无意记忆常占优势,教师一遍遍地范读,跟着音乐读可以加强学生记忆。

划分节奏,流利地读。古诗词具有节奏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如《望庐山瀑布》,可作如下的停顿划分:

/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停顿符号能够留给人想象、理解、感悟的空间,亦是情感表达的停留、转折等。课堂上引导学生画出停顿符号,不仅有助于当堂练读,还有利于课后练读,确保停顿正确,抑扬顿挫。

布置任务,有目的地读教师在学生读通古诗词之后,可以对他们提一两个简要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古诗词。心中有了问题,在读古诗的过程中就会有目的有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停下来多读几遍,随后再为学生解答疑惑,当学生经过思考后再得到答案,他们会牢牢记在心中。尤其是当学生品读诗歌内涵时,比如,读《静夜思》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月明星稀的夜晚,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外地,当夜的月光透过窗户纸,惹得人不禁思念起家乡和亲人。相信通过边读边想象,学生很快能触及诗人的心绪,把自己当做那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大诗仙李白。

(二)诵之,滔滔不绝

在古代,古诗词本身就是配乐朗诵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吟诵活动来回归诗词的本质,并引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在课堂教学《静夜思》一诗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插图,理解诗意,大致感知诗歌内容后,可以播放林友仁先生的古琴曲《忆故人》的伴奏音乐,带着学生在古琴凄婉的旋律下吟诵古诗,在诗词诵读过程中更加了解诗词,感受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在诵读《村居》、《咏柳》时,教师可以播放轻快明丽的乐曲,请学生跟着音频学习古诗,在听读、跟读、自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同样,在吟诵送别诗时,我们可以配以舒缓悲伤的音乐,在吟诵游山玩水的诗歌时,可以配以快活的音乐。总之,配乐的选择要根据古诗词的整体基调来。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吟诵,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不断诵读中,诵读的效果也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感悟也层层提升。

(三)绘之,栩栩如生

小学的低年级阶段,怎样使学生对古诗词形成一种基本的印象,是老师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低年级学生理解力普遍较差,很难对古诗词形成相对全面的了解。这需要我们用到直观的教学手段,从视觉上加以刺激。

低年级教材中的古诗词都配有极富美感的插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着插图,教师读一句诗,学生试着借助插图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同样,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画出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的作业。图画意象和诗词相互照应,给学生营造了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加深了学生对诗歌较为准确的理解。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学生有意无意间便能闪现出课本中的插图或自己创作的绘画画面,也就能够比较流畅地背出诗歌,说出诗意。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池》为例。它是一首描绘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小诗。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全诗充满意境美。诗中不乏学生陌生的词汇,“泉眼”、“细流”、“照水”、“晴柔”、“尖尖角”等。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诗歌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我们可以结合故事内容,为它配上贴切的画卷。画面描绘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3]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之后,让他们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能会东一处,西一处,缺乏逻辑。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画面,比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按照顺序来说可以把图上的景物全都涵盖进去,确保完整与充分,为“由画入诗”做好铺垫。这首诗的难点是诗歌的前两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让人疑惑的是它和诗题《小池》有什么联系呢?小池的源泉,没有一丝声响,是因为它小之又小,细流才能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诗人加一“爱”字,化无情为有情,给人清新温润之感。我们在设计配图时为帮助理解诗歌,一定要将诗中的泉眼绘制得小一些,泉水画得细缓些,抓住重点难点再辐射全诗,以全景如画,激活感官,加强理解。

(四)歌之,娓娓动听

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诗情和意趣,并让诗歌中省去的意象得到重现。好的吟唱,除了可以获得音韵无穷的美感之外,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理解美和鉴赏美。而事实上,不少音乐家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古诗歌曲的创作工作,也想要借助古诗词的演唱,传承与弘扬古诗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接受文化熏陶,从而使古诗更深入人心。于是,我经常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古诗新唱”的游戏,用现代的创作手法歌唱古诗歌曲,用现代的审美能力来诠释古诗,从而让古诗曲也能为现代的小朋友们所接受。在开展吟唱教育中,学校要重视诵读古诗与歌曲的融合,除了演唱古诗歌曲之外,还可指导学生选用适当的歌曲作为古诗诵读配乐,使歌曲和古诗的意境融合,提高他们对古诗内涵的认识。

在教学部编版一上《江南》一诗时,我带着学生们一同欣赏了《经典咏流传》中的相关片段,听竹简声声,看莲叶田田。歌声中,充盈着采莲人家或辛勤劳作,或刻苦读书的场景。课堂上三次共享艺术时光。第一次:引导学生反复听。聆听歌曲最少3遍(听的时候不要跟着哼唱),用心感受歌曲情绪。第二次: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是去熟悉旋律和节奏。第三次:代入歌词。在熟悉了旋律和节奏后,保证每个字和该有的旋律和节奏匹配上,尽可能做到标准。吟唱方式可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地伴随着诗歌中的语言形式、意境,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并从中获得了心理上的共通感。

(五)舞之,楚楚动人

设置情景让学生演一演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角色扮演是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引导学生表演的过程中,除了要讲究趣味性,还要将趣味的点引到诗歌内容本身上去,切记营造成表面热闹,而实际空洞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4]

联系生活,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进行表演。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可以在理解了诗意之后,请同学们合作演一演,演一演李白所看到的情景,猜一猜李白此时在想些什么。同学们,我们把窗户外面照进来的阳光当作月光,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大诗人李白。好,睁开眼睛。你的课桌就是你的床,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就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抬头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你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你的表情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同学们,此时的你为什么要思念故乡?有同学回答是因为想家,想家人。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我们在什么时候最想家?可能是一个人漂泊在外,可能是遇到了挫折。趁机导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当时的李白26岁,只身旅居于扬州。在那个月明星稀的晚上,他看到窗外一轮皓月,忽然升起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于是便有了这首《静夜思》。在表演中,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还能够身临其境,与李白进行了一场情感共鸣的旅行。

古诗词的学习是一场旅行,给人以熏陶和启迪。王摩诘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赏画的过程便是我们与诗人情感共鸣的时刻。古诗词的学习应是学生主动生发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布置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词探究性作业,少一些死记硬背,多一些意境及情感的解读,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学生读之、诵之、绘之、歌之、舞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爱上古诗词,主动吸收古诗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郑锦灼.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活动化教学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

[3] 王芳.文学艺术教育对人情感发展的作用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2.

[4] 张金凤.用诗词浸润学生心灵[J].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