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4-10-15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向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重点

立项编号

Z*

出席对象

课题组主持人和部分弇山小学体育教师

地点

太仓市弇山小学

时间

2024929

研究主题

太仓市规划课题指向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9月课题研究活动

所要解决问题

主题: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关键内容的研究

1. 体育品德培养的背景研究

2. 指向学生体育品德发展苏式体育课堂评价的内容

3.导师总结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活动共项议程:

一、课题主持人陈燕介绍本月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点研究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关键内容,形成目标定位、评价方式、实施机制等;指向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的研究。如,多学科融合、同一主题但不同水平段、学习内容的梯度、 同一水平段的主题不同学生的身心、知识、认知等特点的差异性研究。研究中重点关注学生的真实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情境、真实生活、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等。

二、指向体育品德发展课堂评价关键内容的介绍:

具体分为:

一、体育精神: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队精神等。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等。

体育精神是一种体现时代需求,有内在思维意识形态和是外在表现相结合特征的高级产物。是体育品德养成的牵引动力,有历史性(随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认知也在改变)、传承性(优秀体育精神的传承)、结合性(学生内在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的自信,外表上的精气神)。

教学中,要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体育道德: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等。相互尊重、自我规范。

体育道德是基于思想观念的行为规范和制约关系的行为准则,为体育品德养成奠定了生活实践经验。具有存在性(公平竞争)、社会性(自我规范和尊重对手)、目的性(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诚信自律)。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不能说教传授,要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情境中去培养学生的道德,衡量是否达到。

三、体育品格: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充满自信、乐于助人、相互激励、安抚和鼓励同伴、爱护和帮助同学、承担不同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不骄傲自满、谦虚和友善。不气馁、保持乐观态度。

体育品格是指个体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通过与多方互动而体现出来的一种正面向上的稳定特征或表现。具有可塑性(养成过程受到后天教育环境影响)、主体性(主动承担任务、相互激励)、积极性(不骄傲自满、保持谦虚、友善的态度)。

教学中,体育品格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体育教师在每一节的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有意识的通过教学组织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导师进行总结:

1.将体育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体育品德的养成,包括学练、展示或比赛中表现出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等。

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运动技能学练的完整性和应用性,积极创设更为多样化、复合型的游戏或比赛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德育情境中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

4.体育品德的养成更需要营造运动情境。良好的体育品德能帮助学生在运动中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对立德树人目标达成有重要作用。可采取纸笔测试、观察、体温的方式,在运动情境中考察学生的体育品德。  

物化成果

形成“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体育品德培养关键内容及实践感悟”的一份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