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一学期课题学期汇报

作者: 时间:2025-01-13 点击数: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期汇报表

20242025 年学年度第学期)

课题名称

“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

L2023021

承担单位

太仓市弇山小学

立项时间

2024.06

王鸿雁

联系电话

15706226785

E-mail

806406282@qq.com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课题名称

变更为

完成时间

延期至

主持人

变更为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增加研究成员:司佳雯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实践研究、经验总结,完成跨学科实践课题研究课两节。

课题组结合子课题三:“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设计实施研究,探讨基于“家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实施研究。本节课例研究之《弇山印迹——说说我们的学校》是学校在“大思政课”视角下设计跨学科教学内容上的一次尝试,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通过语文“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课程中,充分感受到弇山文化的魅力,在生动活泼中将对文化的理解逐渐深入。

课题组结合子课题二:“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设计实施研究,基于“生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实施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深入探寻蝴蝶相关奥秘。目标是不仅揭示蝴蝶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关联,融合科学知识、文学故事与艺术欣赏,以生动有趣形式向学生普及蝴蝶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从破茧成蝶中,感受到新生命力的强大,综合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表;

课题研究课两节及观察量表:

五年级 《弇山印记》

四年级 《蝴蝶的家》

相关理论内容学习共计四篇,丰富了跨学科任务群的理论内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路.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 知识掌握浮于表面:跨学科学习涉及多领域知识,学生时间精力有限,往往难以深入探究各学科核心内容,导致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可能因时间分配不均,对这些都只知皮毛。而整合多学科资源,如教具、案例等,过程繁杂。各学科资源分散,协调起来有时会有困难。
2.教师综合素养需提升:这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极高,需通晓多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现实中这类教师匮乏,且课程设计要融合多学科内容,难度极大。

2. 评价体系不健全:传统单一学科评价方式难以适应跨学科学习,新评价需兼顾知识掌握、跨学科思维及团队协作等能力,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评价结果无法精准反映学生学习成效。
4.学科衔接存在缝隙:各学科独立设置课程,跨学科学习时知识衔接容易断层。不同学科教学进度不同,学生难以构建连贯知识体系。例如德法课《弇山印记》中,对于“弇”字的解读,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足的资料搜集,否则课程需要老师时及时讲授相关内容。
改进措施:

1. 为解决知识浮于表面,则可深化知识理解: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制定详细学习计划,确保对重点知识深入钻研。还可采用主题式学习,围绕核心主题深挖相关知识。例如在《蝴蝶的家》跨学科课例中,学生既要了解蝴蝶的生理结构,又要探究其生活习性,还要去知晓相关的美术作品,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研究。

2. 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可加强教师跨学科培训,通过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等,拓宽教师知识领域。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由不同学科教师合作授课,共同设计课程,发挥各自专业优势。

3. 继续健全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除考试成绩外,增加课堂表现、小组互评、项目成果展示等评价方式,全面考量学生综合能力。制定明确评价细则,针对不同能力维度给出清晰评价标准,使评价更科学公正。

3. 优化课程衔接:依据跨学科学习需求,调整学科教学顺序与进度,确保知识无缝衔接。合作授课前,共同研讨,梳理知识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1.做好每个月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工作,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上好课题研讨课,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结合子课题,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师生活动。

4.撰写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的相关文章,积极参加论文评选活动。

5.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课题组理解和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单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