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研究课案例《蝴蝶的家》

作者: 时间:2024-11-01 点击数:

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

上课课题:8*蝴蝶的家

执教者:太仓市弇山小学陈逸玲;上课时间: 20241024日;上课班级:四(7)班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级别类型:太仓规划,课题编号:L2023021,主持人:王鸿雁,所在单位:太仓市弇山小学,立项时间:2024.03,开题时间:2024.04,中期(拟中期)时间:2025.5,拟结题时间:2026.04

2. 核心概念界定:

大思政课“大思政”的实质是一种以德育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的课程观,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课程育人环境。本课题中将“大思政课”界定为: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本位,在课程教学中将其他学科中蕴含的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使学生在知、情、行上有正确的方向,对小学生进行全员、全程以及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影响的一种课程。

跨学科:本课题中“跨学科”是指整合其他学科门类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思政课教学资源相融合,发挥学科资源优势,促使其他学科与思政学科协同育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以及亲和力。

任务群:任务群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范型。“任务群”是融合了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等要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

“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核心,统整各个学科的知识,打破学科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把更多教学资源集中应用到思政课堂,有效落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我们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构建了三大主题任务群,6个跨学科任务群,这些学习任务群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跨学科实践为主线,着眼于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建构起构建“大思政课”的跨学科任务群

3.研究目标:

“大思政课”应当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主题,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生成长的始终目标确立如下

培育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培育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培育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培育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意识,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为破解社会难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在实践中磨炼奋斗意志和锻造强硬本领,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事业中,真正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少年

4.研究主要内容:

1.“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教师对“大思政课”跨学科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所必要的相关理论的储备情况。通过文献研究厘清“大思政课”“跨学科任务群”相关的内涵特征、相互关系、原则路径等。

2.“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设计实施研究(重点)

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构建了三大主题任务群,6个跨学科任务群,这些学习任务群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纲领,以学生的跨学科实践为主线,着眼于整体设计、统筹安排,既彰显了本学科的特色,又将学校各项资源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基于“第一课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实施研究

①有模有样入学第一课。此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第一课系列”任务群对相应的课程进行劳动任务设计。明确“第一课系列”任务群的特殊内涵,梳理该任务群一年级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出该任务群设计的目标指向及价值,结合实际生活内容,明晰设计的现实依据,搭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设计的基本框架,总结实施策略,最后呈现作业设计样例。“第一课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生活技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

②有根有魂道德第一课。此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第一课系列”任务群对相应的活动进行设计。明确“第一课系列”任务群的特殊内涵,梳理该任务群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的目标,指出该任务群设计的目标指向及价值,结合各项活动和课程,明晰设计的现实依据,搭建学生正确价值观设计的基本框架,总结实施策略,最后呈现活动案例集。“第一课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旨在学生深入了解基本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了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为成为具有道德担当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2)基于“生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实施研究

①有声有色安全与健康课程。此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生命系列”任务群对相应的课程进行任务设计。明确“生命系列”任务群的特殊内涵,梳理该任务群高年级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出该任务群设计的目标指向及价值,结合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和心理课程内容,明晰设计的现实依据,搭建学生耐挫能力提升设计的基本框架,总结实施策略,最后呈现活动案例。“生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旨在帮助通过具体的心理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增强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提升抗挫折能力。

②有理有据法制与成长课程。此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生命系列”任务群对相应的课程进行任务设计。明确“生命系列”任务群的特殊内涵,梳理该任务群高年级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出该任务群设计的目标指向及价值,结合高年级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以及防诈骗等内容,明晰设计的现实依据,搭建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基本框架,总结实施策略,最后呈现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考察评价机制。“生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树立法治信仰,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自觉遵守者。

3)基于“家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实施研究

①有滋有味文化教育课程。此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家国系列”任务群对相应的课程进行任务设计。明确“家国系列”任务群的特殊内涵,梳理该任务群低年级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出该任务群设计的目标指向及价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明晰设计的现实依据,搭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总结实施策略,最后呈现课堂案例。“家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课程中充分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在生动活泼中将对文化的理解逐渐深入。

②有条有理国情教育课程。此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家国系列”任务群对相应的课程进行任务设计。明确“家国系列”任务群的特殊内涵,梳理该任务群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出该任务群设计的目标指向及价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明晰设计的现实依据,搭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总结实施策略,最后呈现课堂案例。“家国系列”任务群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课程中充分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在生动活泼中将对文化的理解逐渐深入。

二、研究课说明

1. 研究主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研究与解决

2. 需解决的问题:

1围绕课文学习要求,练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练习梳理问题,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围绕蝴蝶跨学科,拓展相关的科学知识、绘画艺术,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研究与解决。

3. 本节课设计意图:

“大思政课”为总视角,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大目标,以跨学科任务群为主要载体进行教学设计。语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跨学科,在科学和美术领域作为拓展部分,一方面是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去探究,试图运用在解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试图解决。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4.理论、理念说明: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课文学习要求,练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练习梳理问题,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新课标中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5.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相关过程设计及简略说明

活动一回顾导入

1.回顾单元要求:

单元要求中有这样一句话还记得吗?(出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齐读)意思是学习最怕没有疑问,有疑问学习就能有进步。

因此,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任务就是——出示单元要素第一条(重点标出“提出自己的问题”),齐读。

2.回顾提问策略:通过之前的学习,你还记得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提问?(教师强调:课文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

(设计说明:回顾单元要求,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学会提问,同时回顾提问的角度,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活动二】梳理问题

3.小组交流,要求:说(问题和分类)、听(听清伙伴的问题和分类)、评(提出自己看法)

问题调整:听了伙伴们的发言,是否有需要修改或调整的自己的问题与分类。

请几位学生班级汇报,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多角度)

4.教师指导方法

1)出示几组问题,说说那个问题更值得思考。

第一组:问题1:某个点

问题2:某个面

总结:围绕面的问题对整体理解课文有帮助(联系旧知)。

第二组:问题1:浅显

       问题2:有深度

       总结:能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更有价值(联系旧知)。

第三组:出示学生提出的一些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

2)教师总结归类:

作者为什么那样着急?(内容)

文章为什么反复写作者着急?(写法)

蝴蝶的家在哪里?(拓展)

 

(设计说明:先进行组内讨论,初步筛选问题。接着教师提供筛选问题的方法,由具体的句子为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会筛选问题)

 

活动三】解决问题

5.一次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那样着急?(雨大、蝴蝶柔弱)

问题二:文章为什么反复写作者着急?(表达作者对柔弱的蝴蝶的怜爱与关心

问题三:蝴蝶的家在哪里?(跨学科拓展资料)

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抓关键词句、查相关资料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中心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解决问题的两个方法。)

 

活动四】拓展提问

6.拓展关于蝴蝶的科学小知识。

三年级学过关于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躯体三段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蝴蝶就是常见的昆虫之一。我们发现蝴蝶的身躯是由头、胸、腹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都具有和环境感应并作用的器官,帮助蝴蝶在逆境中坚强的活下去。

所以,大自然中的蝴蝶并没有作者所认为的那样柔弱,其实蝴蝶身体上的许多器官都可以帮助蝴蝶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去解读一篇课文。

7.欣赏关于蝴蝶的名家名画。

我们刚刚了解了科学家眼中的蝴蝶,那我们来看看画家眼中的蝴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①欣赏同学课前所画的蝴蝶图片,小小画家

②先欣赏清代画家余省笔下百蝶图的局部放大图,再出示《百蝶图》实物,简单介绍余省的地位和此画的内容,观察画中的蝴蝶结构,符合刚刚科学内容。想一想对于这几幅画你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③不仅有科学家和画家关注到了蝴蝶,古代有许多诗人,他们也关注到了蝴蝶,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设计说明:在“大思政”的视角下,通过融合科学与美术的知识进行跨学科,拓展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研究反思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在前面的三篇课文中,每篇课文之前的学习任务都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到了最后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如果说前面几篇课文是手把手地引导学生提问,那么这篇课文就是放手让学生提问。并且要在问题中筛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最后一个任务是尝试解决问题,我认为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单元的策略指向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将“围绕课文学习要求,练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练习梳理问题,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标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要求进行制定的。新课标中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提到了要围绕学科学习,并且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这正好又与本单元的任务相吻合,因此我将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总目标,由此设定第二个体现跨学科的教学目标为“围绕蝴蝶,拓展相关的科学知识、绘画艺术,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研究与解决。”利用跨学科,来实现教学总目标,也就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可以超越课文文本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标中提到跨学科学习是要围绕一个学科学习,所以我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大目标,语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和美术领域作为拓展部分,一方面是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去探究,试图运用在解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试图解决。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提问是思维的一个萌芽,考虑到是中年级,所以是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是作为了一个难点,但并不是本课的重点。

在科学板块是提供了相关蝴蝶的知识,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揭示蝴蝶的家背后的科学道理,并且补充科学知识的课外阅读,在对于科学板块提问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板块是作为一个欣赏部分,讲课文的文字具象化,引导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指向学生审美和思维这两个核心素养。

在融合的这两个板块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验和巩固。最终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