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 《复述的特征与有效教学策略》《树立单元意识,推进整体教学——以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 二、观察量表的解读与分工 A:问题的驱动(陈子欣、苏培昕) A1: 驱动问题的特征(真实性;激趣性;价值性;挑战性) A2:驱动问题的设计(驱动性主问题?序列驱动性问题?) B:“创造性复述”核心知识的学习(陈逸玲、王格) 学生是否能深刻理解核心知识并进行迁移运用? B1:复述性(能否依托原作,但不拘泥于原作,清楚地讲述故事情节?) B2:创造性(能否将原本的故事内容编得更新颖、更吸引人?能否将讲故事的形式变得更生动?) B3:动态性(是否经历这样的过程:前期以复述为基础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吸收,中期借助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对作品内容进行再造,最后落实于口头或笔头以改编的成果呈现出来。) 三、课堂观察 任务一:话题导入,发布驱动任务 1.单元回顾:读单元导语。本单元我们开展了“探秘民间故事,争做优秀传讲人”的活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篇民间故事,认识了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也被牛郎织女的真情故事所感动。 2.话题交流:我国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组图片。学生看图说一说。 3.问题驱动:我们不仅要读民间故事,还要会讲民间故事。怎么把民间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讲一讲民间故事,评一评故事大王。 4.引出故事:讲什么故事呢?就讲这个——出示图片《愚公移山》 任务二:借助支架,有条有理复述故事 1. 借助学习单,对《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板书:理清大结构) 出示学习要求: (1)理一理,填一填:读民间故事《愚公移山》,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完成故事手卡。 (2)讲一讲,听一听:借助故事手卡的提示,尝试简要并有条理地把故事讲给同伴听。 学习单上提供了三种支架(①表格②流程图③山形图) 2.小组分享:借助学习单的提示,尝试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3.个别展示,星级评定。 任务三:明确方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思考:如何把故事讲得更精彩? 1.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口语交际提示。 2. 归纳讲故事讲精彩的秘诀。 (板书:丰富小细节(语言、动作、神态等)、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 3. 借助学习单,对《愚公移山》的故事一些情节做进一步丰富。(人物外在形象的细致描写、补白想象移山的过程、丰富愚公与智叟的对话) 4. 相机展示,赏读丰富后的情节片段。(评议:增加的细节是否合理?是否与人物的身份、性格相吻合) 5. 小组挑战:试着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6. 个别展示,学生评价。(强调:发现闪光点、鼓励为主) 7. 出示视频评书《温酒斩华雄》,感受一人分饰两角讲故事,观察演员讲故事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8. 小组练习,全班展示,学生互评。
“民间故事大王”星级评价表 |
讲述人 |
声音响亮, 自然大方 |
模仿人物语气,注意轻重缓急 |
细节丰富, 合情合理有创意 |
配上相应的 动作、表情 |
|
☆☆☆ |
☆☆☆ |
☆☆☆ |
☆☆☆ |
任务四:文化传承,鼓励大胆创编故事 1. 思考:如何让同一个故事,听了还想听? 2. 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民间故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读到的同一个故事可能——有时候内容不同、有时候结局不同,可能出现的人物也不一样。是的,民间故事会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预设:口耳相传,是人们用讲故事的方式一代代传下去的,可能会传错,或者加入自己的想法,讲的时候会有不同。 3.你觉得这样好吗? 预设:我觉得好,很多人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新,让这个故事更加好听。 我觉得不好,民间故事中可能有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传下去的时候就消失了。 小结:民间故事口耳相传,但是在创新、加入自己想法的同时,不要忘记有一些民间故事它不仅传的是故事,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 4.出示单元导语页“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学生读。 5.总结:民间故事口耳相传,你讲,我听;我讲,他听。我们一代代中国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故事,传承着我们的文化。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讲故事、演故事、传故事,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传承一种文化。 6.布置作业 (1)语言实践: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小妙招,大胆想象创编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小伙伴、讲给爸爸妈妈听。在船讲故事的过程中,相信你会收获更大的快乐。 (2)课外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理清大结构 丰富小细节(语言、动作、神态……) 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 四、说课 五、代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