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4-12-30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

立项编号

2023/JK-j/02/003/03

出席对象

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党员

之家

时间

20241230

研究主题

基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1.厘清“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学段要求;

2.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为例,探究单元作业的设计。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理论学习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 《问源民间故事 实现价值引领———《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含义、学段要求与教学提示

(一)整本书任务群的含义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二)整本书阅读各学段安排

学段

整本书阅读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

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三)整本书教学提示

1.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

2.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

3.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4.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5.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三、基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中国民间故事》单元作业设计

(一)课标要求及单元分析

新课标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提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中的问题。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建立读书活动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是一部凝结劳动者智慧的故事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宏伟的篇章,而一则则故事都出自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凝结着百姓智慧,正适合学生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阅读,去走进历史,走向生活,传递真善美。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案例通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拓展课,以及各种阅读策略的引导,进一步夯实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的能力的同时,关注过去和现在社会的真善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二)学情分析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学生正是对神奇世界充满幻想的时候,且对故事充满了探究心理。学习了本单元后,民间故事类阅读任务群的拓展,既是对本单元的补充,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的有力抓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介绍故事。这是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学生一是学习缩写的方法,学习缩写文章;二是要通过缩写,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三)作业目标设计

1.把握民间故事创造性复述的要求。

2.把握民间故事缩写的尺度。

3.加强整合,灵活调整本单元内及中国民间故事任务群各板块的内容。

4.充分利用本单元课后练习活动化设计,落实《中国民间故事精选》阅读策略。

5.本单元选取的这两个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情节也比较曲折,适合运用阅读策略单元学过的方法,一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预测故事的发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四)作业内容设想

活动一:民间故事连连看,通过通读整体感知中国民间故事人物群体特征。

活动二:填一填情节梯,看一看民间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共同点?以《田螺姑娘》为例,通过情节梯引导学生把握中国民间故事情节变化的特点。

活动三:民间故事有共同的主题吗?通过研读小组,讨论可以将民间故事如何分类?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给民间故事里的人物进行分类,逐渐深入到民间故事的内在连接。

活动四:我是民间故事传承人,民间故事有精华也有糟粕,学生通过筛选,既能提升甄别好坏的能力,还能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

活动五:中国民间故事永流传,民间故事里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哪吒等,经过影视剧的改编后,被全世界人民看到,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和追捧。为了让我们的民间故事可以更好地流传,你能选择一两个故事进行改编吗?通过改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们将阅读感受与生活经验对接,促成学生对故事形象现实意义的理解。

 

 

 

 

 

(一)注重方法,让阅读真正深入浅出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戴维·保罗·奥苏贝尔提出“为迁移而教”,树立知识的迁移意识,帮助学生塑造认知结构。民间故事说着生活,写着憧憬,藏着哲理,有其独特的阅读方法。本案例以四大民间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在群文共读中比较、对照、发现民间故事在情节展开、角色设置、主旨追求、语言描写等方面的特点,感受其独有的魅力,并为下一个学习活动做铺垫。接着让学生按主旨分类,用变角色、画导图、演短剧的方法讲故事,教师适时进行方法指导。将精读、略读、整本书阅读中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相关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做好了课内外有效衔接,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拓展和提升,让阅读真正深入浅出,促使单元语文要素在整本书阅读中落地开花。

(二)关注成长,充分彰显审美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民间故事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民间故事,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故事所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文字中提取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讲故事有方法”活动,不仅让学生讲故事,更注重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与启发。奉献、勤学、守信、勇敢,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力量,在阅读、交流、碰撞、展示中,包含这四个主旨的民间故事已然根植于学生心间。阅读是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在精神国度里修行,教会他们用最美的时光去品味书香,用知识去丈量世界。学生在有深度、有价值的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获得个性化体验,整本书教学真正指向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充分彰显审美育人的价值。

(三)注重生成,以评价促学生素养发展

为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教师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在“讲故事有方法”活动中,为鼓励学生讲好民间故事,做好文化传承人,教师设计“故事传讲秀一秀”综合评价量表,从用方法讲清楚、讲曲折、讲明白几个维度进行星级评价。同时给足学生交流、分享、展示的时间,并做好阅读展示和指导,在多种形式的分享中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物化成果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