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成了两方面的理性认识 1. 厘清了作业项目化设计助力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 在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业设计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单元目标,旨在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探索了小学语文作业项目化设计的有效策略 依托课题研究课《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课题组研究了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六年级科幻故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紧扣项目化学习的特征:“驱动问题”“核心知识的学习与迁移运用”“形成项目成果”几方面开展,梳理出以下项目化写作实施的基本策略。 (1)确定学习目标,创设写作项目。 首先创设项目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写作兴趣:在学校科技节来临之际,我们要编写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班的科幻故事集《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在科幻故事发布会上进行展示。 (2)依据写作情境,提出驱动问题 本节课伊始提出驱动性主问题:怎样写一篇奇特而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在核心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序列驱动性问题:(1)什么样的故事是“奇特而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2)怎么让故事“奇特而令人信服”? (3)促成核心知识的学习与迁移运用 (4)搭建写作支架,想象可视化 支架是想象的桥梁,搭建支架是对思维的唤醒与推动。本课通过搭建写作学习支架和开展探究活动来完成对这篇科幻故事4个要素以及习作的选材构思、情节创造等的学习。本课中的写作学习支架包括: ①已有支架:教材中的“写作提示”、三幅图片、“单元课文内容” ②“新支架”:情节导图;科幻小说片段;科幻图片,熟悉的科幻电影或书籍的交流等。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助推学生更好地完成主题选择、习作构思、情节创造等任务。 (5)写作方法引路,表达文学化 想象类作文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在启发学生想象的同时,展示自己独特体验,抒发情感,传递观点,体现“文学性”的价值。本课中依托单元内课文的回顾、例文的阅读与对比等学习写作方法,渗透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地,让学生的表达多元化。最后通过完成情节图来构思故事,进行科幻故事的构思。 (6)重视评价反馈,形成项目成果 这一步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按照自己的构想,完成科幻故事的创作,按照科幻故事评价表修改润色,最终形成由学生个人作品组成的科幻故事集《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二)形成了两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1. 主持人薛雅婷老师撰写的论文《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探析》获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 2. 主持人薛雅婷老师在苏州市“课题进课堂”北片区小学研讨活动中开设公开课《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