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河滩卵石实拍图,提问:“这些石头像什么?如果给它们加上眼睛和四肢,可能变成什么动物?” 播放课件中 “卵石动物动画”:一块圆形卵石旋转后依次变形成熊猫、乌龟、猫头鹰,引发学生对 “形状联想” 的兴趣。 (二)新授环节 1. 随形设计的概念解析(结合课件案例) 课件展示 1:对比 “普通卵石” 与 “随形设计卵石动物”(如课件中的圆形卵石狮子),讲解 “随形” 即 “顺着石头的形状做设计”,强调动物头部轮廓需与卵石外沿吻合。 互动提问:展示课件中不规则卵石图片,让学生猜测 “旋转后可能表现哪种动物”(如长条卵石可联想为蛇,带凸起的卵石可联想为刺猬)。 2. 造型设计的核心方法(分步骤拆解) 第一步:多角度观察形状 课件播放 “卵石 360° 旋转观察” 动图,演示如何通过转动卵石发现不同造型可能(如课件中同一块卵石横放像鸭子、竖放像企鹅)。 学生实操:拿出自备卵石,用手转动观察,在课件 “形状联想记录表” 中画出至少 3 种可能的动物形态。 第二步:动态与构图设计 课件展示 “动态对比案例”:正常站立的卵石兔子与跳跃姿态的卵石兔子,分析后者如何通过卵石倾斜角度表现动感(对应课件中 “改变动物身体动态” 的知识点)。 教师板书构图要点:动物造型需占满卵石表面,避免留白过多(参考课件中 “构图不饱满” 的错误案例)。 第三步:细节与色彩装饰 课件分屏展示:左侧为素色卵石动物,右侧为添加花纹与鲜艳色彩的作品(如课件中 “色彩艳丽的孔雀”),讲解色彩对造型生动性的影响。 技法示范:用课件中的 “教师示范视频” 展示如何用勾线笔添加动物斑纹(如老虎的条纹、蝴蝶的翅膀花纹)。 3. 优秀作品赏析 分组讨论课件中的 3 组作品: 孔雀组:分析卵石如何通过弧度表现孔雀尾羽的层次感。 海牛组:观察卵石凹陷处如何处理为动物的口鼻部位。 刺猬组:对比课件中 “构图饱满” 与 “构图松散” 的刺猬,总结装饰花纹的排列规律。 (三)教师示范 选取课件中 “不规则卵石变狮子” 的案例进行现场示范: 转动卵石确定最佳角度。 用粉笔在卵石上勾勒狮子头部轮廓,强调利用卵石凸起部分作为狮子的鬃毛。 示范色彩渐变技法:用课件中提到的 “黄色 — 橙色” 过渡表现狮子毛发质感。 (四)学生实践 实践要求: 依据自备卵石形状,参照课件 “随形设计四步法” 完成动物造型(需体现动态设计)。 色彩搭配参考课件中 “鲜艳对比色” 原则(如红配绿、黄配紫)。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解决以下问题: 卵石角度选择是否合理; 细节装饰是否与卵石纹理结合。 (五)作品评价 评价标准: 随形设计:造型是否与卵石形状高度贴合; 构图色彩:是否饱满且色彩鲜明; 创意联想:是否有独特的动物动态或装饰。 互评环节:学生将作品贴至黑板 “卵石动物园”,用课件中的 “点赞贴纸” 投票选出 “最具随形创意奖”“最佳色彩奖”。 (六)课堂小结 回顾课件中 “生活中的卵石→艺术化动物造型” 的转化过程,强调 “观察自然 — 联想创造 — 动手实践” 的创作逻辑。 布置拓展任务:用课件中 “多角度观察” 的方法,尝试用卵石组合创作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