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计算单元的教与学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口算几百乘几十,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思考、交流计算方法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4.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活动组织 片段一: 总结交流: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明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128,得到的积是多少?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128,得到积四多少?最后的得数2048是哪两个数相加的和?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取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得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得数加起来。 片段二: 那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师提问:你能知道什么?你能说说速度指什么吗?它的单位是什么呢? 8.你能说说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9.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什么呢?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什么呢? 片段三: 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 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片段四: 组织汇报交流。 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 8 5 0 8 5 0 × 1 5 ×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