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音乐备课组活动

作者: 时间:2023-10-19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32024学年第学期

备课组音乐组                                备课组长 刘忆莲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2023.10.19

音乐教室2

7

7

孙乐琪

研讨重点:(孙乐琪 六年级《唱得幸福落满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农民作曲家史掌元于1959年根据陕西民歌(房天舍1957年创作民歌体小诗《南山坡上唱山歌》,后收录在《红旗歌谣》署名陕西商县民歌。)改编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建国十年农村的变化。六声羽调式,单段体结构,旋律流畅、自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通过对音乐元素与歌曲的关系的理解,感受北方民歌的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唱得幸福落满坡》能对北方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能感受音乐中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

3、技能目标:A、能唱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切分音,并能用连贯、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B、能学会理解、分析某些音乐元素的改变给歌曲带来变化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能运用连贯、跳跃的方法,结合音乐变化,唱出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中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四、教学难点

能运用学到的分析音乐元素变化对歌曲产生一定变化的方法,运用到对歌曲的创作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看影片介绍史掌元。

3、师生交流

(二)听《唱得幸福落满坡》

1、学习歌曲

2、师示范唱歌谱,请学生找找歌曲里用了几个音?分别是哪几个?

3、唱一唱第一二乐句,它们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这就是民歌创作中的另一种方法,起承转合。这四种都是我国民族音乐典型的创作方法。

5、切分音解决方法:岭上,坡上,突出“上”字,半拍+一拍+半拍。(此处还应及时提示岭上,坡上两个切分音的音高概念)

果树:长音,从节奏入手分析,附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一拍半)+ (半拍)+ (两拍)

6、分析旋律线。

7、跟伴奏,生一三段,师第二段。
(三)处理歌曲

1、听原唱

2、民歌的典型特点之一:方言性。民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首歌是陕西商县民歌,我国的陕西、山西都属于黄土高原一带。那里的人们,黄土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大山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所以唱时要很有韧性。

3、带着方言性和地域性唱歌曲。

4、师: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所表现的风格也不一样。请听下面两首歌曲,又是怎样的风格呢?

(四)欣赏黑鸭子版本和梦之旅版本的音乐。

黑鸭子  快速  女生三重唱  伴唱后三个字  音乐轻松、现代感

梦之旅  中速  男女生三重唱  衬词:嘿罗  有现代感

(四)结束语

评课活动

黄静: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唱得幸福落满坡》的音乐中欣赏陕西农业收获季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一方面是让学生懂得农民的幸福是播种收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的旋律。

刘忆莲: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就像人的脉搏,一旦失去便没了生命。所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节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节奏教学的设计贯穿了整个课堂,一来是学习音乐的必要性,二来是为了体现音乐课改《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有效性》主题。

孙歌:节奏方面的教学在整堂课中体现得比较多,在聆听时,要求孩子们不但要边聆听边思考,同时还要为歌曲默念节奏或通过肢体体现节奏。

倪芷涵: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讨论,按照大家讨论的方式完成,老师再请完成得好的小组汇报练习结果,大家一起找出不足,再进行纠正。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情况非常好,只有切分节奏的小节,极少部分同学打得不是很准确,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最终得到了解决。

王钰汶:学唱歌曲环节,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聆听、模唱两种学唱法为主,让孩子们在熟悉旋律后加歌词演唱。严格遵循课程改革中循序渐进的新教学理念,真正地使孩子们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费晓峰:在整堂课中,教学思路很清晰,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自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

解决策略

1、六年级孩子们比较腼腆,所以在拓展环节没有办法进行集体舞创编等类似的延伸活动。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孩子们求知欲强,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心理,因此难度加大了。可以先是老师激趣:同学们喜欢曾经很火、很受欢迎的一个电视节目同一首歌,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奖励你们看同一首歌,开心吗?播放李琦在同一首歌中演唱《唱得幸福落满坡》的视频,看完后问:你有发现李琦老爷爷唱的唱得幸福落满坡》与我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你能说一说吗?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较,明白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2、最后,激发孩子们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演唱这首歌曲,也可以为这首歌歌改编歌词,唱一唱自己的家乡、唱唱自己的学校,这一个环节将本堂课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小组合作创编了五花八门的歌词,演唱的形式也多样化,有齐唱、分唱等。

补充及建议

这首歌曲中有一个顺序记号(反复记号),必需弄懂这个记号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弄清歌曲的演唱顺序。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播放录音范唱,让孩子们通过聆听弄明白演唱的顺序,然后引导孩子们结合顺序的决定理由理解乐理小记号(反复记号)。除此之外,歌曲中还出现了需要孩子们认识并掌握的倚音,在教学中,可以用钢琴弹奏有倚音和没有倚音的同一乐句,请孩子们认真聆听,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导出倚音以及倚音在歌曲中的唱法和作用,引导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学习掌握歌曲中的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