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课观摩 一年级《惊愕交响曲》苏州高新区实小 丁妍 (一)师生问好 听音乐走一走 跟随节拍轻轻、激动地律动。 (一)导入 1、介绍“强”“弱”跟着音乐的强弱踏脚。 2、用踏脚加走路再次感受。 3、再听第一段 师提出“弱”和“很弱”的概念。 一、新授 1、听听音乐中有哪几个音?1/3/5 2、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 3、出示第一段歌谱,唱蓝色部分与老师合作。 游戏:听到“1/3/5三音走动,其他的不动” 4、引导学生发表感受“炸弹” 5、教师指出曲名《惊愕交响曲》 6、播放第三段音乐感受 “温柔” 7、用肢体表现 指出“断”和“连” 8、用点和连的动作画一画 9、用道具丝巾表示连贯的感觉,手套表示断的感觉 10、完整表演 11、介绍作曲家的背景(动画视频) 二、听课感悟 刘忆莲:丁老师执教的《惊愕交响曲》大气而缜密的课堂风格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惊愕”了一把!优美精致的语言体现了她扎实的文学功底,恰当好处地背景音乐体现了过硬的专业素质,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黄静:语言优美风趣,灵活生动的教学处理以及学生积极投入音乐的状态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聆听丁老师的欣赏课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她优美精致的语言,体现了她扎实的文学功底。幽默风趣的辞藻,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 倪芷涵:对于本课的设计编排方面,以一条“旋律线”为课堂中轴,不断延伸,前后贯穿一体,主题明确,思路清晰,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 孙乐琪:课中不乏“点睛之笔”,比如“捉迷藏”,将音乐中需要学生寻找的“音乐要素”比作“躲藏的小朋友”,适度引导,以此来解决本课的新知识点——变奏曲。 孙歌:这样教学使学生学起来不枯燥,而且易于记忆。尤其在丁老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评价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被激发出来了。 王钰汶:丁老师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是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费晓峰: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找出旋律变化、力度变化等,让他们理解同一条旋律通过不同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手法叫做变奏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