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张雯依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80~82例1.2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事例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用合适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问题设计: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怎样的运动是旋转? 活动组织: 课前小研究: 分类:你能把这些运动方式分类吗?怎么分?每一类有何特征、共同点? 活动一、激活生活经验、初感平移和旋转 1.依次出示6幅动图,交流课前小研究:运动方式相同吗?用手势比一比。 2.数学活动,判断平移和旋转。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可以看成平移(旋转)。 追问:这些都是平移,他们有什么特点?旋转呢? 3.进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活动二:巧思明辨、认识平移 1.平移数学书: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说明哪面向上),从左上角平移到课桌的右上角。 2.接着从右上角平移到右下角? 3.你还有别的方法把数学书从左上角平移到右下角吗? 学生展示不同的平移方法。 4你对平移有什么新的认识? 5.生活中的平移 6.总结:观察感受----动手探究----生活应用 活动三、边做边想、认识旋转 (一)学做转盘、认识旋转 1.给出圆盘、指正、图钉,如何制作转盘?追问图钉有什么作用? 2.根据讨论总结:图钉所在位置是旋转的中心。 3.回归刚才的举例,钟面上的指针、风车、电扇在旋转时都有中心。 4.这里还有一个物体,请看,旋转门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吗?有中心吗? 小结:旋转是绕着中心转动的,这个中心可以是中心点,也可以是中心轴。 提问你能用符号表示旋转吗? (二)旋转与实例结合 1.出示圆盘上A、C两点,指针如何从点A旋转到点C? 2.尝试指针从点A旋转到点B,与之前的旋转有何不同? 3.仔细观察,指针在带点A到点B间来回旋转,你能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4.你对旋转有什么新的认识? 总结:指针从一点旋转到另一点,方向不同,也不是完整的,但只要是绕着中心点转动,就是旋转。 活动四:练习巩固、总结升华 完成想想做做 活动四:回顾总结 《轴对称图形》——周星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86页例3、例4和相对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动手做”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操作、观察并获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用对折、观察的方法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受获得图形特征的基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识别、欣赏、制作等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在显示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轴对称蕴含的美,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问题设计: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判断? 活动组织: 课前小研究: 1.剪下数学书第107页的三幅图片,并沿着虚线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2. 你能再找一些例子吗?(也可以自己动手做) 活动一:激活经验,大胆尝试 1.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课前小研究,展示找到的其他例子。 揭示:完全重合概念,明确像这样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活动二:动手实践,得出结论 1.(若干不是轴对称的图形)要求:从不同方向对折,观察。 2.提问: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3.操作:你能用一张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剪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剪时需要注意什么? (3)先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再想办法把它剪出来。 活动三:当堂检测,拓展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 活动四:总结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