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二数半日研修

作者: 时间:2023-11-02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备课组 二年级数学 备课组长 杨诚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2023.10.30

教学研讨室1

5

4

杨诚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一、讨论第五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探讨本单元与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三、讨论各个例题的教学重难点

1中一根线放在桌上是弯曲的,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它就直了。联系这些现象与活动,教材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在首次引出线段的时候,就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线段是直的,也感受线段是有端点的,长度是有限的。接着画出线段的图形,形象地表示出线段是直的,是有端点的。由于线段具有“直”的特点,所以画线段要沿直尺的边,或者用有直边的其他工具。例2量课桌的长,这时还没有教学长度单位,还不会用尺量长度。因此,鼓励学生选用文具盒、铅笔等工具进行度量。由于各人选择的工具长短不一,导致度量结果的表达不一致。设计这项活动有两个目的:—是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确定的、一致的结果,从而导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尺。

认识厘米在直尺上进行,因为直尺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学习用具,上面有厘米。通过看尺上的1厘米,知道它是多长;用手指在尺上比画1厘米,体会它的长度;联想长大约1厘米的物体,把1厘米的长度保存在记忆中。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反复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l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直尺上看2厘米和5厘米的长度,能增强1厘米的观念,也为量长度和画线段作准备。因为2厘米(或5厘米)是2个(或5个)1厘米连起来的长度,量物体的长是看这个长度里面有几个1厘米,画若干厘米长的线段是连续画出若干个1厘米长。这样,在认识几厘米的过程中,加强了对1厘米的体验。估计长度的时候,如果估计它里面大约有多少个1厘米,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5教学“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

解决策略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河水深2()学校操场一圈长250 ()一个茶杯高11()

电梯高18 ()一根跳绳长2()

课本的宽约18()

旗杆高20 ()公共汽车长10 ()

梳子长26()

粉笔长10 ()小红身高125()

缝衣针长3()

大树高15()手掌的长约10 ()

哥哥的身高1( ) 60()

一枝毛笔长20 ()房间大约长6()中指的宽大约是1()

2.在o里填上“>”“<”或“=”。

5米o5厘米 1米20厘米o100厘米 100米o1厘米 200厘米o2米

98厘米o1米 1米o1厘米 5米o50厘米 3米o13厘米 70厘米o1米

1米-30厘米o60厘米 4米+5米o10米

补充及建议

1.集体备课时记录:

2.如何加强学生区分厘米和米

3.如何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