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及心理特征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达到身心、知识、智力同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表现,充分发展学生的思想能力;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练习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练达到动作协调、起跳有力,落地轻巧。 2、对各种跳跃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活动。 3、能与同伴一起合作练习,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 教学重点:动作协调、蹬地有力、屈膝缓冲、轻巧落地 四、 教学难点:蹬地有力、充分展开,屈膝缓冲、轻巧落地 五、 教学设计: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有初步的练习,并能做出动作,但连贯性稍差,因此既要克服枯燥无味的单一练习,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例如:青蛙跳荷叶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使学生蹬地有力、屈膝缓冲、突破这个难点,各位教师积极讨论如下: 高燕:利用挂图比较直观 顾建华:让学生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能够使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帮助,解决练习中的不足,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效果。 徐嘉敏:认为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突破重难点需要采用比赛来体现。 刘金林:评价实践相结合,能达教学相长的效果。 邓超:以骨干带领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意识,难点容易突破,教师从中加以点拨即可。立定跳远这一教学内容,练习密度不能太大,以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