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孟远芳: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本》 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 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 3.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用手掂)等方法进行观察。 4.我们可以从(轻重)、(颜色)、(形状)、(光滑)和(粗糙)等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二课《谁轻谁重》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重)。 3.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 4.比较轻重,用手掂量和用天平称量比较,(用天平称量)更准确。 第三课《认识物体的形状》 1.常见的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六边形)等。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据空间的方式。 3.正方形木块无论怎样摆放,平铺在盒子中的数量是(相同)的。 第四课《给物体分类》 1.根据物体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2.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把物体分成不同的(类别)。 3.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轻重)、(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给物体分类。 第五课《观察一瓶水》 1.水有许多特征,比如(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会流动)。 2.闻气味时,一般采用(扇闻)的方法。 3.水和洗发液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4.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木块(有)固定的形状。 第六课《它们去哪里了》 1.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比如(食盐、红糖)等。 2.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小石子、橡皮)等。 3.把小石子放在水中,搅拌后(没有变化),说明没有溶解。 4.把食盐放在水中,搅拌后(不见了),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第七课《认识一袋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身边)。 2.空气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会流动、(抓不住)(摸不着)的气体。 3.水和空气共同的特点包括(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郑健:二下第一单元《磁铁》 第一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1.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3.磁铁不仅能吸引(铁),还能吸引(磁铁),以及(钴)和(镍)。 第二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1.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定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2.(拉力)和(推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3.不直接接触小车,可以用磁铁的(磁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4.“蝴蝶飞”实验的原理是(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做的物体)。 第三课《磁铁的两极》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 3.我们可以利用(钢珠、铁粉、回形针)等材料来寻找磁铁的磁极。 第四课《磁极与方向》 1.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2.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4指南针由(磁针)和(刻度盘)组成。 5.我们可以用(悬挂法)或(支撑法)来测试条形、蹄形磁铁的指向性。 第五课《做一个指南针》 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为(磁针)。 3.水浮式指南针当中的吹塑纸的作用是(让小磁针漂浮)。 第六课《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磁铁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2.磁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磁铁的S极靠近另一块磁铁的(N极)会相互吸引。 第七课《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门吸、防蚊门帘、冰箱贴、电动机、扬声器)等。 2..磁悬浮列车应用了(同极相斥)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