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___四年级数学__备课组 备课组长:___朱丽花____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应到人数 |
实到人数 |
缺席姓名 |
主讲人 |
2024.3.25 |
退教之家 |
4 |
4 |
无 |
朱丽花 |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
单元备课《用计算器计算》 【单元结构】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整数四则运算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
·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五上) |
本单元重点教学内容: 第一段,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以及两步混合运算。 第二段,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计算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重点是: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是:用计算器计算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本单元核心概念 运用计算器计算,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主要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 |
运算能力(课标P8) |
推理意识(课标P9) |
意义 |
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
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 |
内容 |
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 |
知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 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 能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 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 |
作用 |
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
2.课标中涉及的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教学提示
学段目标 |
运算计算器进行稍复杂混合运算,形成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课标 P13) |
内容要求 |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课标 P21) |
学业要求 |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能在真实情境中,合理利用等量的等量相等进行推理,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课标 P22) |
学业质量 |
形成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课标P81) |
教学提示 |
掌握方法,探索规律 (课标P23) |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课例《用计算器计算》研讨: 活动组织 片段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片段二: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片段三: 第9题: (1)先组织学生对购物发票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发票上的各个项目。 (2)根据购物发票上的信息,用计算器算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再计算出所有物品的总价,将购物发票填写完整。 (3)介绍发票上“人民币(大写)”那一栏的填写方法。 片段四: 有一天,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0 × 1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很快还是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了,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片段五: 观察各个算式的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如: 438+951+276=1665 834+159+672=1665 |
解决策略 |
本节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 周颖颉: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主动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法。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张玲燕:计算器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需要理清思维逻辑,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张子涵: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他们需要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协调共同行动。 朱丽花: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输入错误,把正确答案写到作业本上,对于数位多的,往往在这些环节也会发生错误,需要细心操作。还有就是运用意识。计算器在进行复杂运算时更为便捷,生活中运用较为广泛。我们要重视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
补充及建议 |
1.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认识计算器。 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探索并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3.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4.重视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5.增加相关计算器发展过程的了解。 练习补充: 1.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题,再直接写出其余几题的得数。 2×5= 22×55= 222×555= 2222×5555= 22222×55555= 222222×555555= 2222222×5555555= 22222222×55555555= 2.计算 999999999×99999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