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备课组(一)

作者: 时间:2024-03-26 点击数:

三语备课组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学习和落实好新课标理念,促进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素养的提升。

活动时间:2024326日下午

活动地点:教学研讨室2

活动对象:薛静、王馨馨、邵涵扬、盛文燕、周依诚、孙扬如、陆燕萍、孙文蔚、李可欣

活动内容:讨论小古文的教学,《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请每位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智慧。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因而被本国人耻笑。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有: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补充关于寓言的成语: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井底之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