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___四年级数学__备课组 备课组长:___朱丽花____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应到人数 |
实到人数 |
缺席姓名 |
主讲人 |
2024.4.15 |
教学研讨室 |
4 |
4 |
|
张玲燕 |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
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运算律》 【单元结构】 本单元核心概念: 运算能力(课标第8页)、推理意识(课标第9页)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三下混合运算 四上混合运算 |
运算律 |
五六年级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发现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归纳和类比等能力,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符号意识。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并会运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课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活动组织 一、谈话引入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 (3)建立等式。 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3×5=5×3 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板书)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题4。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两种算法。 (2)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①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 ①18×5×2 18×(5×2) ②13×25×4 13×(25×4) ③24×(125×8) 24×125×8 学生通过比较明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c=a×(b×c)(板书)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第一小题,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15×2”的积;第二小题,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算“25×4”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然后指名说说怎样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最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验算,指名板演。 4.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 课堂检测 生态园有25块长68元、宽40米的长方形菜地。这些菜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
解决策略 |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27×6+27×4=27○(□+□) 25×(2+4)=□○□○□○□ |
补充及建议 |
课堂检测: 1.食堂买来5筐西红柿,每筐24千克,每千克2元,这些西红柿一共多少元? 2.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55米,宽45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