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六语备课组活动

作者: 时间:2024-09-24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4~2025学年第学期)

六年级语文    备课组                              组长 潘欢欢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9.24

党员之家

8

8

苏培昕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一、研讨单元目标

二、集体备课《狼牙山五壮士》

让革命献身主义精神闪耀活力课堂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意图浅谈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教学设计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五壮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设计中,我主要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默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 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设计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在学习开始就围绕题目展开思考,“五壮士”可否换成“五战士”,开门见山,让学生马上融入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形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先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再深入五战士“痛击敌人”这个部分,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五战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体会将群体与个体结合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对于“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使得课堂活起来。

其次,“明理”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让学生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1.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 体会人物的性格和课文的内涵。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到达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使得学生学的心活起来。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配上音乐、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和交流进一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使得学生的行动活起来。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图片。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感受五战士英勇无畏的同时体会群体与个体结合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学生对于“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将这一写作训练点有机地迁移到课外,并学会“关注群体,考虑个体”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三、组员提出建议、修改

 

解决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 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设计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通过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结合画面去体会作者描写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补充及建议

立足文本,在诵读中“言”“意”兼得。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把着力点放在“写什么” 和“为什么写”上,还应关注“怎么写”和“用什么写”;不能只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上用力,还应担当起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