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线段的初步认识》 目标设定: 活动一: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操作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提出操作要求: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直。 (2)比较操作前后线的区别 提问:与放在桌上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线变直了。) (3)揭示线段名称 指出:当这根线变直时,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2.认识各种方向的线段 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变换方向呈\或/形。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也能看线段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拉紧后线是水平方向的还是其他方向,它都是直的,因此都是线段。 再将两手放松,呈u形。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3.认识画出的线段 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指出:图形中的短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叫作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4.小结: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 活动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找出生活中的线段 谈话导入:其实线段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来找找看,哪里有线段? 指名说说,并让学生比划找到的线段,找出两个端点。 如: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一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尽管没有标出来,但线段的端点总是存在的。 2.折纸找线段 要求学生对折长方形纸,打开。 启发:每一张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是线段吗?为什么? 引导这生认识到:折痕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但端点没有标出来。 提问:你还能折出另一条长一些的线段吗?短一些的线段? 学生操作后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3.想想做做:1、2题 让学生指出图形中线段的端点。 活动三:学习画线段 1.启发: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出要求:自己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强调:画线段时一手按住直尺,不能松动。 画出的线段是直的,不能弯曲。 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2.还有其他画线段的工具吗?试一试。 课堂检测: 1.想想做做 3 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想想做做 4 理解题意: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提问: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3.想想做做 5 先按要求画一画,共画出几条线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