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备课组活动五(3.18)

作者: 时间:2025-03-19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4~2025学年第学期)

备课组 三年级语文 备课组长 潘文娟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3.18

党员之家

9

9

周志琴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集体备课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创、携”等11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 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5.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创、携”等11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 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纸的哪些知识?

(有书写纸、包装纸、餐巾纸、卫生纸……)

(课件出示2:各种用途的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纸的发明过程的文章——《纸的发明》,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纸的发明)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

1)纸是谁发明的?

2)纸的发明经过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课件出示3)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纸的什么故事?

一) 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 预习反馈:

1. 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课件出示4)

创造 携带 蔡伦 朝鲜 欧洲 社会 积累 保存 制造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5)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 平舌音“蔡 存”,翘舌音:“制、创、洲、社”;前鼻音:“伦 鲜 ”。

另外,“鲜、累”是多音字,“鲜”在这里读“xiăn”,还有一个读音“xiān”,组词为“鲜花”;“累”在这里读“lěi”,还有一个音是“lèi”,组词“劳累”。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声字结构特点:创

熟字带生字:隽一携 区一欧 土一社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划分段落如下:(课件出示6)

第一部分(1自然段):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总)

第二部分(2~4自然段):纸的发明过程。(分)

 

第三部分(5自然段):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总)

(板书:伟大贡献之一 发明过程 影响了全世界)

4.小结: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7)(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1.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熟字加部件(偏旁):“木+丶=术”,“呆+亻=保”“州+氵=洲”“土+礻=社”

减一减:“绿-纟=录”“药-艹=约”“啊-口=阿”“删-刂=册”

形近字比较:苇一伟 有一存 脸一验

1.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册”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部分稍高一些。

“验”:“马”当偏旁时 ,底下的一横变成提。

“洲”右边的部分,三个点的方向不一样,左边的点朝左下,右边的两点都朝右下。中间的竖稍短,右边的竖稍长。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9)

创造 携带 蔡伦 朝鲜 欧洲 社会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一册 保存

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纸的发明》,看看造纸术的发明经过一个怎样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板书:纸的发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造纸术是我国发明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读课文,画句子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

学生读文,边读边画出问题的答案。

3.了解纸的发展过程(课件出示10:练习1)

A、完成课后练习1

B、在完成课后练习1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纸的发展过程。

C、在完成课后练习1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发展过程。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我们先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2、3自然段。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

1: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或把字刻在青铜器上。

2: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

3: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帛上,这样就轻便了,可是这样的书价钱太贵,很少有人用,不能普及。

4:西汉时期,人们懂得了用麻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板书:竹片: 笨重 帛:轻便、太贵 麻纸:粗糙)

自说--同桌互说一指名说

2.学习4自然段

1)东汉的蔡伦是怎么制造出纸的?(课件出示11)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试着用“既……又……”造句。

2)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生:因为这种纸“既轻便又好用”。

生:因为这种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板书:蔡伦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

3)蔡伦真了不起呀,我们都很佩服他。让我们用赞叹而又自豪的语气读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1、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读1、4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是什么关系?(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2)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这个问题在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

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四、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1.把收集到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一种进行自我介绍。

2.写一段号召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造纸需要大量的树皮,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现在请你写一段让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解决策略

补充及建议

教学中,本文首先“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然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