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备课组活动记录3.10

作者:彭恽 时间:2025-03-10 点击数:

弇山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五数   备课组                              备课组长  彭恽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姓名

主讲人

3.10

教学研讨室

6

6

0

张子涵

研讨重点(目标设定、素材选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检测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还不够熟练,做题准确率还需提高。

2.分解质因数中,如何使用短除法又快又好的找到答案,个别孩子不喜欢用,直接用口算,导致错误率高。

3.第一单元解方程,在平时的练习题、测试中出现,发现计算准确率还是不够高的,计算练习还是需要强化。

4.在解决问题中,什么类型的题目用求最大公因数,什么类型的题目用求最小公倍数,个别学生还有存在混淆的情况。

二、本周集体备课内容

本周由张子涵老师进行集体备课第3单元《因数和倍数》的剩余部分,本周主要教继续巩固质数、合数和质因数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将一个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同时复习因数和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灵活进行实际应用。

:在复习时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对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有很大帮助。

:在分解质因数时,有较多学生会出现短除法中除数或最后的商(没除完)是合数,导致分解质因数出错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对质数、合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这就导致练习时学生分解质因数的时候没有进行到底,所谓的质因数里面还有合数。

:往往学生在练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会漏洞百出,细细考虑,用课本上罗列的法子,真的很难一会儿精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张: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点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作业中,很多孩子对倍数,尤其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理解不透,使得在应用时产生错误。在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

解决策略

1.(1)根据15×6=90,(  )是(  )和(  )的倍数,(  )和(  )是(  )的因数。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   ),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17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 一共有(   )个。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7,这个数是(   ),它(    )最大的倍数,17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

4)一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   )。

这类题属于基础题,但是学生容易混淆。要在学生理解、弄清两个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2.拓展练习

49是7的倍数。35是7的倍数。

1)49与35的差是7的倍数吗?

2)49与35的和是7的倍数吗?

补充及建议

通过本周的集体备课,更好地把握的本单元四课时内容在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上,哪些知识点需要通过怎样的手段以便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哪些知识适当需要拓展,哪些知识点不需要提及,老师们对教学建议的互相补充,也让每一课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与明了。

1.关于遗漏问题。

强调找因数、倍数的时要按顺序。再次,要检查一遍。

2.弄清倍数、和因数,建议两种数的特点要作对比,让学生清楚的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3.课结束可进行游戏,如学号是5的倍数起立等游戏环节激趣,同时达到检测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