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还不够熟练,做题准确率还需提高。 2.分解质因数中,如何使用短除法又快又好的找到答案,个别孩子不喜欢用,直接用口算,导致错误率高。 3.第一单元解方程,在平时的练习题、测试中出现,发现计算准确率还是不够高的,计算练习还是需要强化。 4.在解决问题中,什么类型的题目用求最大公因数,什么类型的题目用求最小公倍数,个别学生还有存在混淆的情况。 二、本周集体备课内容 本周由张子涵老师进行集体备课第3单元《因数和倍数》的剩余部分,本周主要教继续巩固质数、合数和质因数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将一个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同时复习因数和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灵活进行实际应用。 彭:在复习时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对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有很大帮助。 张:在分解质因数时,有较多学生会出现短除法中除数或最后的商(没除完)是合数,导致分解质因数出错的现象。 周:究其原因,是对质数、合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这就导致练习时学生分解质因数的时候没有进行到底,所谓的质因数里面还有合数。 卞:往往学生在练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会漏洞百出,细细考虑,用课本上罗列的法子,真的很难一会儿精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张: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点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彭:作业中,很多孩子对倍数,尤其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理解不透,使得在应用时产生错误。在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