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后总结归纳: 黄静:虽然合唱的前提是一直需要以发声作为基础的,但是,合唱在歌唱的声音以及音色方面的运用有着自己的艺术方面的特色、品质,以及在表现特征上是与其他的歌唱的形式不一致的。合唱方面的艺术是强调共同性还有追求一定的和谐性这样才能达到立体化以及声美还有注重协调方面的一致性,这样才是含有一定变化的音色方面的独特艺术。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化繁为简,关注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声音特点,设计适合他们演唱的合唱曲目。 倪芷涵:小学教材中的合唱歌曲,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以三度、五度不等的小跳与大跳为主,但学生在合唱时,由于练习时间有限,还是会唱不准这些音程,同时在合唱中受到另一个声部干扰,更不能稳定的将自己声部的旋律唱准确。一旦出现了这个问题就需要将音程单独的提炼出来的进行一个练习。可以放进发声练习,也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忆各个音高之间的距离,从而对音程有个形象的认识。另外,教师以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清唱,加强学生对音高的直观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音高概念,从而比较轻松地进行合唱。 王钰汶:器乐进课堂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常态,器乐辅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唱准音高,同时借助乐器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借助吹奏竖笛,学生在熟悉和记忆声部旋律时就变得主动而深刻,不易受到其他声部的干扰。每班都有器乐学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尝试两个声部的合奏,稍稍感受一下两声部的和声效果,如果还有钢琴好的学生,甚至可以把钢琴部分交给学生,让他们用心感悟声音的统一与平衡,尝试与“乐队”磨合,与“指挥”呼应,与整个合唱团队配合,体验合作的乐趣,锻炼其积极合作的能力和素质,磨练其意志和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