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牧童之歌》

作者: 时间:2023-02-15 点击数:

 

上课课题:《牧童之歌》

执教者:弇山小学,王钰汶;上课时间: 2022年11月21日;上课班级:弇山小学三(4)班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研究》太仓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29月;编号L2022053;主持人:黄静;单位太仓市弇山小学;张冬冬;单位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2. 核心概念界定:

1)小学合唱社团

以小学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多声部的集体性的歌唱艺术团队,本课题的研究,指向的合唱团分为班级合唱团、校级合唱团、校外合唱团。

2)校内外一体化

将多个相互独立的班级合唱团,学校合唱团,校外合唱团,通过合唱联盟的机制,形成了在同一体系下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互动的过程当中,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独创的合唱联盟实体,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更高的专业的音乐技能水平的提升,形成童声合唱生态圈。

3)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研究

本课题将围绕小学合唱社团开展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形成相关的制度、管理、教学、评价等要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实践,能够有效运用在合唱团建设中,打通校内外联动,实现小学合唱社团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效提升校内外合唱团的整体水平。

3.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组建良好的班级和校级合唱团。

2.输入校外合唱教育资源,提供更广阔的合唱教育平台,加大合唱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普及合唱艺术。

3.有效运用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以合唱社团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模板,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社团教学提供优秀案例。

4.研究主要内容:

1. 学校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相关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整理和总结关于学校内合唱团建设及校外合唱团互动建设的相关研究。

2.小学合唱团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师生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班级合唱团和校级合唱团的活动现状及需求,对小学生音乐教学情况整体把握,分析当前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涉及到的相关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研究中加以避免和改进。

3.小学合唱团校内外一体化的规划研究

(1)有效运用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以合唱社团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模板,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社团教学提供优秀案例。

(2)建立学校合唱团制度标准,规范合唱团活动时间及合唱团成员行为规范标准,以规范的制度保障社团建设,通过引入校外合唱团的相关活动督促合唱团发展。

(3)和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研究、交流并举办相关合唱类的活动和培训项目,组建强大的师资力量,将指导老师的奖励考核与社团挂钩

(4)通过班级、校级合唱团的训练提升,并在训练过程中加入学校的评价体系,在保障学校合唱团的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向校外合唱团输送优秀学员。

(5)为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学校、单位应提供相应保障机制。

4.开发校内外一体化小学合唱社团的内容与资源研究

1)组建强大师资力量为了使合唱团可以长期发展,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教学专业度,增长自身合唱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提升音乐教学意识,丰富教学方式。首先学校需要意识到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日常教学活动与校级合唱团活动结合,将音乐教材与合唱活动结合,丰富音乐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合唱团。基于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下的小学合唱社团活动时才能使有效发挥教学效果。

3)鼓励深挖教材内容,改编合唱音乐。以音乐教材出发,或是采取教师将音乐课程中的歌曲进行改编,通过改编成为适合集体合唱的音乐曲目,由学生进行合唱,并由老师筛选出改编最成功的歌曲作为后期比赛的选用曲目。

4)设计多元化校级合唱音乐活动形式,开展班级红歌比赛、年级合唱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鼓励合唱活动中增加舞蹈元素,创新合唱形式,丰富合唱内容。

5)建立学校合唱团制度标准,规范合唱团活动时间及合唱团成员行为规范标准,以规范的制度保障社团建设,通过引入教研活动督促合唱团发展。

5.对于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联动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结构图)

 

 

 

 

 

 

 

 

 

 

 

 

 

1)通过音乐课教学中的班级合唱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音乐文化活动筛选出再合唱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这部分学生向市级输送,为后期参加市级合唱活动提供优秀人才。

2)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交流,再交流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升学校音乐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合唱专业指导能力。

3)通过筛选音乐课堂教学中优秀音乐歌曲改编,同时收集课外适合小学合唱团演唱去曲目,汇总形成小学合唱团校本教材。同时将合唱专业知识融入教材中,让合唱教材成为真正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专业知识的工具书。

 

二、研究课说明

1. 研究主题:逐步渗透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2. 需解决的问题:

1)帮助学生区分齐唱与合唱。

2)立足教材歌曲,设计简易的合唱练习,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3. 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歌曲的综合表演环节为难点句加上简单的第二声部旋律,主要强调学生对合唱的感受。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提高学生合唱方面的能力,能够积极地加入到合唱活动中。

4. 理论、理念说明:

“柯达伊”教学理论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作为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人声就是最好的音乐教学工具,无论使幼儿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唱歌学习音乐。合唱是集体演唱的一种形式,因此通过合唱社团可以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

5. 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三、课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科尔文手势)

(二)导入部分:感受新疆魅力

师:在学习今天的歌曲之前呀,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歌曲。

播放《娃哈哈》,引导学生随歌曲拍手。

师:谁知道现在播放的歌曲是由哪个地方的音乐改编而来的?

生:新疆!

师: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新疆呢?(出示新疆特色图片,播放《牧童之歌》伴奏。)

生畅所欲言:新疆风景如画,特产丰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

师: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草原。草原上有着许多的牛羊,还有牧羊的小牧童。大家都知道小牧童是骑着什么去放牧的吗?

生:马(学生可能会回答错)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

生跺脚尝试。

师:尝试用一条节奏型表示出来。

(三)附点节奏练习

生讨论后:x x x x |

师:听,马儿来了。

播放马蹄声音频,引导学生马蹄声需要更加跳跃的节奏型,出示附点节奏型x x x.x|,师用响板打击。

师:这是小附点节奏,加上附点后,前一个音变长,同时是重音,后一个音变短,并且比较轻。让我们用骑马的动作来感受一下这个节奏。

教师示范骑马的动作,带领学生一遍唱一遍做动作,多次练习感受。

【设计意图:骑马的动作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附点节奏的重音和长音。】

师:现在我们要加大难度,四小节一起练习。

x x x.x|x x x.x|x x x.x|x x x.x|由慢至快

师:同学们骑马的样子真酷,动作非常熟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疆歌曲《牧童之歌》,牧童也骑着马儿,听听看,他的马儿有没有跑起来。

(四)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找到附点节奏密集的第三句,加入骑马的动作进行感受。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画面。

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要注意歌词中描绘的景象。

生:

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师播放歌曲,加入弹舌和拍手为歌曲伴奏,生模仿。

3. 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感受牧童悠闲自得的放牧生活。

第一遍,师领读,生跟读。

第二遍,为四句歌词加上动作,师生一起带上动作有节奏地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作记住歌词,达到熟悉歌曲的目的,为后面更好地表演歌曲做准备。】

4.出示歌谱,学唱旋律。

第一遍:两小节一组,师带唱,学生小声齐跟。

第二遍:师带生解决高八度和连续附点的问题。

师:注意66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

师:这里附点这么多,能不能把它去掉呢?(教师采用对比的方法,先将附点去掉演唱一遍)

生:不能。

师:没错,附点节奏是新疆音乐中常用的节奏,有着浓郁的新疆特色,让我们的歌曲变得更加跳跃、活泼。

第三遍:学生大声齐唱,教师具体评价。

5.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师:你们学得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 (完整唱一遍)

师:“慢”“爬”“绿”“鞭”“滩“开字都是一字多音,要用连贯、圆滑的声音。

(师带学生模仿)

师:让我们跟着伴奏,边唱边做动作吧!

(五)综合表演《牧童之歌》

弹舌 X  X |X  X |X  X |0 0 |

双响筒 X  X |X  X |X  X |0 0 |

拍手 0 0 |0 0 |0 0 |XX X0|

1. 师分别带学生单独练习弹舌、拍手节奏,并加入到歌曲中练习。师以双响筒的敲奏声引领学生的弹舌速度。

2. 师为第三乐句增添第二声部,与学生合作并示范一遍,让学生初步感知多声部合唱。

3. 师用钢琴带学生演唱二声部。

4. 师唱第三乐句,生演唱二声部。(注意音准)

5. 学生分组共同表演歌曲。分组可以由弹舌组、拍手组、和声组、动作组自由组合,由少到多。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六)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新疆歌曲《牧童之歌》,我们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景,掌握了小附点节奏型。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想一想怎样可以体现出牧童欢快的心情呢?(师边说边做一个快乐的神采飞扬的表情启发学生用欢快的表情,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我们最后再一起演唱一遍歌曲!

 

四、研究反思

合唱是具有艺术性的科目,除此之外还有很强的传统性与综合性。随着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不断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必须要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合唱当中。合唱可以有效培养合作精神,还能增强集体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在小学的音乐教学当中,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渠道。但是,在我们国家,很多小学并没有进行良好的开展,学校对于这样的活动只会重视口号方面,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重视。许多学校开展与组织合唱,主要是应付大型活动,并不能有效把合唱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因为缺少合唱内涵以及对音乐本质的了解,使得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并没有很强烈的热情与积极性,也没有积极的态度,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情趣,也不能用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合唱。如何将合唱良好地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亟待思考的。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出现的综合表演部分,逐步开始渗透合唱教学,强调学生对合唱的感受,重视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表现为,以歌曲为基础,为其增添声部,由易到难。例如声势动作、弹舌、打击乐、简单的和声旋律等等,大多为二声部。

在二声部教学中,学生的音乐素质非常重要。中低年级段,如果缺乏了音乐节奏、节拍等方面的训练,忽略基础乐理知识的教学,那么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时经常是非常困难的。只能停留在教师教唱、学生模唱歌曲的阶段。

目前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我认为需要注意这几点问题:

1.学生的音乐素养、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教师要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尽量在课堂中发展每位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为二声部合唱的教学打下基础。

2.在二声部合唱歌曲中第一声部的旋律通常是主旋律,旋律比较流畅,音区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学、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学生就出现了畏难情绪。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声部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教学顺序、教学重点、学生分组等方面要提前进行思考,以确保教学效果。

3.大部分学生误认为合唱就是齐唱,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时没有声部之间声音需和谐的概念,可能会出现为了突出自己声部非常用力地演唱,导致听起来是声部之间各吼各的情况。在教学中,师生合作时,教师要展示出合唱的和谐美,让学生了解合唱应该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