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课题:《苏木地伟》
执教者:弇山小学,黄静;上课时间: 2023年5月11日;上课班级:弇山小学六(6)班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研究》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2年9月;编号:L2022053;主持人:黄静;单位:太仓市弇山小学;张冬冬;单位: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2. 核心概念界定:
(1)小学合唱社团
以小学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多声部的集体性的歌唱艺术团队,本课题的研究,指向的合唱团分为班级合唱团、校级合唱团、校外合唱团。
(2)校内外一体化
将多个相互独立的班级合唱团,学校合唱团,校外合唱团,通过合唱联盟的机制,形成了在同一体系下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互动的过程当中,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独创的合唱联盟实体,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更高的专业的音乐技能水平的提升,形成童声合唱生态圈。
(3)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研究
本课题将围绕小学合唱社团开展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形成相关的制度、管理、教学、评价等要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实践,能够有效运用在合唱团建设中,打通校内外联动,实现小学合唱社团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效提升校内外合唱团的整体水平。
3.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组建良好的班级和校级合唱团。
2.输入校外合唱教育资源,提供更广阔的合唱教育平台,加大合唱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普及合唱艺术。
3.有效运用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以合唱社团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模板,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社团教学提供优秀案例。
4.研究主要内容:
1. 学校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相关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整理和总结关于学校内合唱团建设及校外合唱团互动建设的相关研究。
2.小学合唱团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师生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班级合唱团和校级合唱团的活动现状及需求,对小学生音乐教学情况整体把握,分析当前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涉及到的相关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研究中加以避免和改进。
3.小学合唱团校内外一体化的规划研究
(1)有效运用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以合唱社团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模板,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社团教学提供优秀案例。
(2)建立学校合唱团制度标准,规范合唱团活动时间及合唱团成员行为规范标准,以规范的制度保障社团建设,通过引入校外合唱团的相关活动督促合唱团发展。
(3)和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研究、交流并举办相关合唱类的活动和培训项目,组建强大的师资力量,将指导老师的奖励考核与社团挂钩
(4)通过班级、校级合唱团的训练提升,并在训练过程中加入学校的评价体系,在保障学校合唱团的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向校外合唱团输送优秀学员。
(5)为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学校、单位应提供相应保障机制。
4.开发校内外一体化小学合唱社团的内容与资源研究
(1)组建强大师资力量为了使合唱团可以长期发展,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教学专业度,增长自身合唱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提升音乐教学意识,丰富教学方式。首先学校需要意识到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日常教学活动与校级合唱团活动结合,将音乐教材与合唱活动结合,丰富音乐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合唱团。基于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下的小学合唱社团活动时才能使有效发挥教学效果。
(3)鼓励深挖教材内容,改编合唱音乐。以音乐教材出发,或是采取教师将音乐课程中的歌曲进行改编,通过改编成为适合集体合唱的音乐曲目,由学生进行合唱,并由老师筛选出改编最成功的歌曲作为后期比赛的选用曲目。
(4)设计多元化校级合唱音乐活动形式,开展班级红歌比赛、年级合唱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鼓励合唱活动中增加舞蹈元素,创新合唱形式,丰富合唱内容。
(5)建立学校合唱团制度标准,规范合唱团活动时间及合唱团成员行为规范标准,以规范的制度保障社团建设,通过引入教研活动督促合唱团发展。
5.对于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联动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结构图)
(1)通过音乐课教学中的班级合唱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音乐文化活动筛选出再合唱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这部分学生向市级输送,为后期参加市级合唱活动提供优秀人才。
(2)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交流,再交流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升学校音乐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合唱专业指导能力。
(3)通过筛选音乐课堂教学中优秀音乐歌曲改编,同时收集课外适合小学合唱团演唱去曲目,汇总形成小学合唱团校本教材。同时将合唱专业知识融入教材中,让合唱教材成为真正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专业知识的工具书。
二、研究课说明
1. 研究主题:班级合唱团的能力提升。
2. 需解决的问题:
(1)日常教学活动与班级合唱团的结合。
(2)以音乐教材出发,把经典民歌引入合唱教学中,对班级合唱的训练进行提升。
3. 本节课设计意图:
班级合唱是以班级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多声部的集体性的歌唱艺术团队。本堂班级合唱课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叙述性,含蓄委婉,通俗流畅。
4. 理论、理念说明:
“柯达伊”教学理论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作为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人声就是最好的音乐教学工具,无论使幼儿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唱歌学习音乐。合唱是集体演唱的一种形式,因此通过合唱社团可以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
5. 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三、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唱:《苏木地伟》
教材分析:
《苏木地伟》是凉山彝族的祝酒歌,汉意为“远方的客人”。这首歌是当地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来了客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为你唱这首《苏木地伟》。该曲歌词简练、质朴,没有华丽的修辞,却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粗犷、豪放、热情的个性,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苏木地伟》,用悠扬的歌声来表现彝族酒歌的风味。
2、感受彝族音乐特点,能用方言来进行演唱。
3、通过彝族酒歌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于酒歌音乐文化的关注。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悠扬开阔的声音去演唱《苏木地伟》
教学难点:
1.把握歌曲节奏演唱,感受彝族语言和汉语的对比。
2.学生如何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并能释放出更多的演唱热情。
教学用具:
钢琴、PPT、竹筒杯
教学过程:
一、合作导入
师:同学们好,老师今天见到你们啊感觉非常高兴,我也特地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而且我情不自禁的想唱一首歌送给你们,好不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可以我合作一下,我在唱的时候请你们给我打个节奏,好吗?
生:好。
师:节奏非常简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1.出示节奏,老师范唱。(师范唱,加入非洲鼓)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2.变化形式,老师复唱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没听懂老师在唱什么?
生:是的。
师:没关系,我再来唱一遍。我们再加入一点人声进去好吗?(师范唱最后加入饮酒动作)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Bong Bong Bong Bong yo yo!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轻松的音乐课堂,其次通过老师的范唱带领学生初步熟悉今天的音乐课程,直入主题。
3.揭示酒歌
师:同学们,你们猜出来老师唱的歌曲是关于什么的吗?
生:喝酒!
师:和喝酒有关,老师唱的是一首酒歌,它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中,酒歌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人们通过互唱酒歌来交流感情和增进友谊。
二、走进彝族,学习酒歌
1. 彝族简介
师:你们知道老师今天唱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酒歌吗?
生:回答。
师:是彝族!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充满着热情、活力而又神秘的民族吧!(播放彝族简介视频)彝族主要分居住在我们国家的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就是火把节,每到彝族火把节就会有很多远方的客人来到彝寨共同庆祝他们这个盛大的节日,那么彝族人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欢迎他们的到来呢?你们猜一猜?对啦,就是唱歌跳舞,你们感受到这个民族的魅力了吗?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是四川凉山彝族的敬酒歌《苏木地伟》,这首歌的名字是彝语,汉译为:远方的客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一学并发现彝族的酒歌有些什么特点!
2. 感受情绪特点
师:请同学们完整听一听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给你带来的情绪。(播放范唱普通话版)
师:同学们,你们听完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热情、活泼、奔放)
3. 理解歌词内涵
师:同学们,我们一去看一看歌词再听一遍,你可以说一说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豪迈)
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
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
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
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
请喝一杯酒呀,请喝一杯酒呀,哟!
师:请同学们一起用热情、豪迈的声音去朗读一下歌词吧!
备注:一边朗读歌词一边分析歌词(分析第一大句热情迎接客人,第二大句介绍酒文化,第三大句情不自禁的邀请客人举杯畅饮。)
【设计意图】通过复听歌曲,解释歌曲的深层含义,富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让学生更加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义,为下面的彝语学习打好基础。
4. 找出旋律特点
(1)寻找相似乐句,解释同头换尾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谱把歌曲再来完整的听一遍,然后我们找一找这首歌曲的有没有相似的乐句吧!
师:同学们非常仔细,能够一眼就找出了三句相似乐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师生共唱)你们还有没有进一步的发现呢?原来它们的开头是一样的,其实这是运用了旋律创作手法中的一种,叫作“变化重复”:在旋律重复的过程中,基本保持原型主题的音调和节奏,根据需要在适当地方作个别少量的变化。那么变化重复也分为好多种,比如说同尾换头、同头换尾、中间弯等等,那你们觉得这三句运用的是什么呢?对啦就是“同头换尾”!接下去,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去把歌曲的旋律来唱一唱,请同学们唱蓝色和绿色的部分,其余的部分老师来唱,一边唱,一边思考老师唱的这部分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好吗?
(2)师生接龙唱,发现节奏特点
师:你们发现老师唱的这部分旋律当中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
师:这首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和前十六后八分以及附点节奏,这些节奏的加入让歌曲的民族韵味更浓郁了一点(然后结合了五声调式,歌曲的旋律变得很悠扬开阔(歌曲的开头2 5旋律跳进)(属于山歌性酒歌,音域较宽、音调悠扬开阔)
(3)出示整首歌谱及旋律线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唱一唱歌谱吧!
(4)加入简单的二部合唱,进行合唱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相似乐句从而了解旋律的创作手法“同头换尾”,通过师生接龙唱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歌曲的节奏是丰富多彩、活泼欢快和富有民族性的。加入简单的二部合唱。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和声的魅力。
5. 感受彝族歌词特点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来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运用方言、简练、质朴,没有华丽的语言,多为即兴编创)
师:它的第一段是运用了彝族的方言来演唱的,而且歌词非常的朴实,我们一起去熟悉一下吧。(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分析第一大句热情迎接客人,第二大句介绍酒文化,第三大句情不自禁的邀请客人举杯畅饮。)
苏木地伟喔(远方的贵宾),确波果拉苏(四方的朋友),
你我哽地说(我们不常聚),莫拉鸽特波(难有相见时)。
你木呷节勒(彝家有传统),纸节波果达(待客先用酒),
纸张我木都(彝乡多美酒),色拉你喔苏(美酒敬宾朋),
苏呢苏达洛洛(请喝一杯酒呀),苏呢苏达朵朵(请喝一杯酒呀)。
6. 完整演唱,升华情感
(1)完整演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唱一唱吧。
(2)丰富情绪
师:同学们,我发现大家唱的还是比较含蓄,我们唱的可是一首敬酒歌哦,是在喝酒的时候演唱的,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地地道道的彝族人是怎么表现的歌曲的?(播放视频)
师:看完以后你们说说看我们要再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再洒脱一点,豪迈一点)
7.表现歌曲,尽情展现
师:好听的歌曲如果配上舞蹈就更好了对不对?我请坐在边上的同学起身,我们围成一个圈,请你们来学一学简单的舞蹈,我们拉起手,一起往左走1,2,3,4的时候右脚往左前方踢,往右走,5、6、7,8的时候左脚往右前方踢,双手举高yoyo!还要请几位同学站到前面来拿起酒杯尽情演唱好吗?剩下的同学别闲着,还记不记得我们上课刚开始的律动!
三、拓展观赏、总结交流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酒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风格独特的酒歌,但是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欣赏由彝族歌手吉克隽逸和蒙古族杭盖乐队带来的《酒歌》(播放视频)看完这段精彩的演出,我想说的是酒歌包含了很多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民俗内涵,而且酒已不再是酒,而是礼仪的载体,酒歌也不再是单纯的劝酒而唱,而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酒歌能够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的音乐,继续传承发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