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课题课《杨柳青》

作者: 时间:2023-10-20 点击数:

上课课题:《杨柳青》

执教者:弇山小学,黄静;上课时间: 2023925日;上课班级:弇山小学四(5)班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研究》太仓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29月;编号L2022053;主持人:黄静;单位太仓市弇山小学;张冬冬;单位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1. 核心概念界定:

1)小学合唱社团

以小学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多声部的集体性的歌唱艺术团队,本课题的研究,指向的合唱团分为班级合唱团、校级合唱团、校外合唱团。

2)校内外一体化

将多个相互独立的班级合唱团,学校合唱团,校外合唱团,通过合唱联盟的机制,形成了在同一体系下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互动的过程当中,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独创的合唱联盟实体,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更高的专业的音乐技能水平的提升,形成童声合唱生态圈。

3)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研究

本课题将围绕小学合唱社团开展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形成相关的制度、管理、教学、评价等要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实践,能够有效运用在合唱团建设中,打通校内外联动,实现小学合唱社团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效提升校内外合唱团的整体水平。

3.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组建良好的班级和校级合唱团。

2.输入校外合唱教育资源,提供更广阔的合唱教育平台,加大合唱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普及合唱艺术。

3.有效运用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以合唱社团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模板,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社团教学提供优秀案例。

4.研究主要内容:

1. 学校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相关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整理和总结关于学校内合唱团建设及校外合唱团互动建设的相关研究。

2.小学合唱团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师生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班级合唱团和校级合唱团的活动现状及需求,对小学生音乐教学情况整体把握,分析当前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涉及到的相关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研究中加以避免和改进。

3.小学合唱团校内外一体化的规划研究

  1. 有效运用校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以合唱社团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一体化机制模板,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社团教学提供优秀案例。

  2. 建立学校合唱团制度标准,规范合唱团活动时间及合唱团成员行为规范标准,以规范的制度保障社团建设,通过引入校外合唱团的相关活动督促合唱团发展。

  3. 和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研究、交流并举办相关合唱类的活动和培训项目,组建强大的师资力量,将指导老师的奖励考核与社团挂钩

  4. 通过班级、校级合唱团的训练提升,并在训练过程中加入学校的评价体系,在保障学校合唱团的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向校外合唱团输送优秀学员。

  5. 为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学校、单位应提供相应保障机制。

    4.开发校内外一体化小学合唱社团的内容与资源研究

    1)组建强大师资力量为了使合唱团可以长期发展,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教学专业度,增长自身合唱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提升音乐教学意识,丰富教学方式。首先学校需要意识到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日常教学活动与校级合唱团活动结合,将音乐教材与合唱活动结合,丰富音乐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合唱团。基于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下的小学合唱社团活动时才能使有效发挥教学效果。

3)鼓励深挖教材内容,改编合唱音乐。以音乐教材出发,或是采取教师将音乐课程中的歌曲进行改编,通过改编成为适合集体合唱的音乐曲目,由学生进行合唱,并由老师筛选出改编最成功的歌曲作为后期比赛的选用曲目。

4)设计多元化校级合唱音乐活动形式,开展班级红歌比赛、年级合唱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鼓励合唱活动中增加舞蹈元素,创新合唱形式,丰富合唱内容。

5)建立学校合唱团制度标准,规范合唱团活动时间及合唱团成员行为规范标准,以规范的制度保障社团建设,通过引入教研活动督促合唱团发展。

5.对于小学合唱社团校内外联动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结构图)














  




 

1)通过音乐课教学中的班级合唱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音乐文化活动筛选出再合唱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这部分学生向市级输送,为后期参加市级合唱活动提供优秀人才。

    (2)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交流,再交流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升学校音乐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合唱专业指导能力。

3)通过筛选音乐课堂教学中优秀音乐歌曲改编,同时收集课外适合小学合唱团演唱去曲目,汇总形成小学合唱团校本教材。同时将合唱专业知识融入教材中,让合唱教材成为真正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专业知识的工具书。

二、研究课说明

  1. 研究主题班级合唱团的能力提升

  2. 需解决的问题:

    1)日常教学活动与班级合唱团的结合。

    2)以音乐教材出发,把经典民歌引入合唱教学中,对班级合唱的训练进行提升。

  3. 本节课设计意图:

    本首歌曲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活泼风趣,曲调变化比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比较跳跃,具有较浓的地方特点。歌曲曲调为五声宫调式,衬词在曲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形成乐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声势律动与合唱编排中,男女生不同的嗓音特点使歌曲更为朗朗上口、富有意趣。

  4. 理论、理念说明:

    “柯达伊”教学理论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作为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人声就是最好的音乐教学工具,无论使幼儿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唱歌学习音乐。合唱是集体演唱的一种形式,因此通过合唱社团可以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

  5. 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6. 课堂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互动娱乐

    1.导入环节,认识小调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两节课接触了中国汉族民歌中的号子和山歌,初步体验到了号子的坚实有力,山歌的奔放嘹亮。那么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是属于中国汉族民歌中的什么类型?

    这是小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小调?我们生活在江苏,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江苏的小调,那么是江苏哪个城市的呢?请你们在接下来的视频和老师的歌声中去找一找。

  7. 欣赏美景、互动娱乐

    师:今天啊,想为你们演唱一首歌,同时还会欣赏一段视频,但是在我的歌里面藏着一个地名,请你们听一听、看一看、找一找好吗?(播放扬州美景mv

    教师以《杨柳青》的曲调演唱:春天到来景色好呀嗬嗬咿嗬嗬,烟花三月下扬州啊,杨柳叶子青啊nia........

    师:同学们,你们说,老师唱到了什么地名?

    生:扬州!

    师:对啦!你们对于扬州了解一些什么呢?

    生:瘦西湖、大明寺、古运河等等

    师:你说的真好,扬州确实是个好地方,它的好在于它的景色,在于它的文化,更在于劳动人民的创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劳动人民的心声吧!(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趣的节奏游戏以及互动环节让学生一下子进入到课堂状态中,并以《杨柳青》作为背景音乐,使得学生尽早熟悉新歌旋律,为接下来的教学垫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我们来思考这几个问题。1.劳动人民在干什么?

    (下地干活)2.劳动人民唱到了谁?(共产党)3.歌曲想表达什么情感?(对共产党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歌曲用露水和麦苗的关系来表达了人们和共产党的紧密联系,人们感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范唱,学生思考歌曲的问题,通过思考问题的过程来熟悉歌曲的内容以及感受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

    2.复听范唱、教授重点

    1)揭示曲名的来历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我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曲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歌词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去歌曲当中找到答案。(听范唱)

    师:歌曲的名字《杨柳青》是因为歌词当中出现的“杨柳叶子青啊”而得名,然后有小朋友想问了,“杨柳叶子青啊”是什么意思呢?它呀没有意思,老师标记出来的蓝色部分都是衬词,都没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衬词的意义,以及这首歌中衬词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杨柳青》这个曲名学生很容易想成是和杨树或者柳树有关,但是其实这个曲名真正的来历是从衬词“杨柳叶子青啊”而得名的。

    2)衬词的重要意义

    衬词的作用:无实意,突出歌曲的地方特色,同时渲染气氛,活跃情绪,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中衬词到底有多么重要,老师把衬词去掉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唱无衬词的部分)老师给你们唱一唱有衬词的,你们发现了吗?衬词在这首歌曲中的重要的作用。(板书:衬词 重要)

  8. 学习衬词部分

    学习旋律并感受其特点

    师:既然衬词这么重要,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衬词部分的旋律,老师画了一些旋律线条,我们一边唱一边通过旋律线条感受旋律的特点。(板书:旋律 起伏大 流畅 曲折 细腻)

    演唱歌词注意难点

    师:我们来把歌词带进去试一试吧,你们有没有发现刚刚听范唱的过程当中歌词唱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它运用了扬州方言进行演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扬州方言好不好?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一部分哪些字我们唱的时候是需要用方言去演唱的。(口虐、呢 nia      zi     哥 哥 ɡō ɡō ) 学习衬词部分的演唱师生接龙唱歌词。注意最后一句一字多音的演唱以及换气。

    【设计意图】:本首歌曲的大部分都是衬词,所以衬词在这首歌曲里面起到很重要的意义,虽然衬词无实意,但是能起到烘托歌曲情绪,增强地方性、民族性的作用。要让学生在民歌的学习里感受到衬词的魅力。

  9. 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学习旋律、感受情绪

    师:我们把后半部分的衬词学会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边唱边感受(老师来唱前半部分,你们来唱后半部分)

    生:用欢快、幽默的情绪去唱。(板贴:情绪 欢快 幽默)

    师:对啦,因为整首歌曲我们发现它非常有趣,它是运用方言和衬词来演唱的,所以非常轻松、幽默,表现了劳动人民虽然干活十分辛苦,但是因为劳动是有收获的,所以他们干活干的非常开心!那我们就把这样的情绪带入到我们的学习中去吧。我们来学习前半部分的旋律。(出示旋律线)

    演唱歌词、注意难点

    师:同学们,我们唱的还不错,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没唱出来风趣、幽默的感觉,因为,我们没把方言的味道唱出来。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扬州方言到底应该怎么演唱吧。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位置相对较前,没有zh ch sh”都变成“z c s” “r变成l”“早晨cén  露水suǐ  lùn mió  口虐 nia  lén民  共产cǎn党 幸福fó  sēn活 石zi  哥哥ɡōɡō”

    (注意一字多音 露水 点点等难点地方的学习)

    【设计意图】:民歌的创作离不开劳动人民离不开地方文化,方言的演唱让同学们更能体会到民歌创作的过程就是从人们的生活中来的,而且方言的演唱非常风趣,更能调动课堂氛围。

  10. 完整演唱、熟记歌曲

       师:我们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把我们刚刚发现的歌曲的活泼、幽默的特点带入到我们的歌声中去表现出来吧!

  11. 加入律动、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还记得刚开始的律动游戏吗?我们一起把律动加入到我们的歌曲中去吧。

  12. 加入乐器、丰富歌曲

    (双响筒、三角铁)

    师:为了让我们的音乐更丰富多彩,你看我还带来了什么?

    生:三角铁,双响筒。

    师:接下来请两位同学上来为我们伴奏吧,我们边唱边律动,还有乐器的伴奏哦!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民歌,而且是我们江苏的民歌,叫作《杨柳青》,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感受到民歌离我们的生活非常的近,感受到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劳的,但是他们从来也不忘记自己的中国梦,而且他们已经慢慢把农业已经发展成机械化了,那么,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在一起去听一下由歌曲《杨柳青》而改编的古筝曲《杨柳青》吧!

    四、研究反思

    《杨柳青》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为什么把它放在大单元里,因为它是江苏的一首小调,非常符合我们今天的主题

    一、巧用导入,激发兴趣

        起先呢我本想通过用《杨柳青》的音乐设计的律动游戏进入教学,但是,经过思考,还是决定用《无锡景》来导入,直接从江苏的小调导入更接地气,随即,我直接告诉他们小调的概念和特点,让他们带着概念去学习,本身他们脑中已经有了山歌、号子的概念,小调的旋律一出来,诶?马上有变化了。然后让孩子们一起去一边学唱歌一边探索为什么会有这些艺术特点,让他们直观的去寻找答案,小调呢其实是非常生活化的、情景化的歌曲,那么为什么风趣?因为方言和衬词,或是歌曲的内容,也或是唱到了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所以引导学生视听结合,从我改编的《杨柳青》的歌曲中去寻找出地名,揭示今天要学的歌曲是来自江苏扬州的。

    二、以听为主、深入思考

       在初听范唱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通过情绪的融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调的风格,随即我们看着歌谱和歌词再去感受歌曲的内容,想一想劳动人民在干什么,唱到了谁,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内涵。紧接着让学生继续聆听音乐并思考歌名是如何而来的,进而让心中的疑惑找到答案。

    三、歌曲教学、层次分明

       随即进入歌曲的学唱环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衬词和方言,首先学生通过旋律线能够找到旋律高低起伏的特点,进而代入衬词的演唱,注意最后一句一字多音“杨柳叶子”的演唱以及换气,方言的教唱放在第一部分为主,学生对于方言学习非常感兴趣,虽然有点嘴巴绕不过来,但是兴致很高,最后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演唱。

    四、丰富课堂、拓展延伸

       在课程的最后学生还可以把乐器加入到歌曲当中完整表现,丰富了歌曲表现形式。最后为了让学生更能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给他们欣赏了一首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杨柳青》,让他们感受到民族的音乐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也在留其精华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的。那么我也希望学生今天上完这三节课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分辨出山歌、号子、小调,如果有所成效,那么我相信今天的大单元教学是不留遗憾的。